【記者江俊亮台南報導】台灣寺廟最常見的籤詩為〈六十甲子籤〉,但台南後壁旌忠廟的籤詩,並非以六十甲子排序,而是由五十六首「連文藏頭詩」組成,非常獨特。相傳這五十六首藏頭籤詩,是清代一位雲遊僧留下,頗具傳奇色彩,至今廟方仍留有清代籤詩古印版。
位於後壁下茄苳的旌忠廟,是台灣最古老的岳王廟,主祀「岳武穆王」岳飛。旌忠廟的籤詩有五十六首,各籤首字合成:「台灣府諸羅縣北路下茄苳,武穆岳聖王靈感籤詩,凡爐前弟子及四方信士來問卜,當誠心潔淨,抽出一枝,又求金杯為準,吉凶禍福,明斷有應」。
相傳這套籤詩由來,是在清乾隆年間,有位雲遊僧到旌忠廟掛單,他鮮少與香客互動,白天振筆疾書,晚上則在神案下過夜。有一天,雲遊僧不告而別,眾人檢視他留下的物品,發現是一套五十六首的藏頭籤詩。
由於籤詩開頭為「台灣府諸羅縣」,而「諸羅縣」在乾隆五十二年(一七八七年)林爽文之亂後,改稱「嘉義縣」,因此推斷這套藏頭籤詩,應該是在乾隆五十二年之前即已寫成,如今廟方還珍藏清朝時的籤詩古印版,可謂鎮廟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