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高雄訊】台灣將邁入排碳有價時代,國立中山大學研究團隊發表全球首座「鹼性電解海水製氫原型機」,獨特綠氫技術有望鏈結大規模生產,讓西子灣成為尖端電解海水製氫技術起源地。
研究團隊昨天指出,為追求2050年淨零排放,發展乾淨且可再生的替代能源刻不容緩。其中,利用綠色電力如太陽能、風力等電解水所產生的氫氣(又稱為綠氫),是減少碳排放與儲能的利器。
研究團隊表示,目前工業活動亟需氫氣作為原料,例如作為製作氨、雙氧水及甲醇的原料、火箭燃料及提煉金屬時的還原劑等。
相較其他再生能源電力,氫氣能更有效保存綠能,因此電解水產生氫氣視為最有機會能以綠色能源大規模量產氫氣的新契機。
根據2023年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報告,全球綠氫產能占比僅自2018年的0.1%逐步爬升至0.7%,仍有許多門檻需克服。
目前最大的困難之一,在於缺少能大規模生產的原型技術來驗證未來的商轉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