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為推動半導體科技自主,中國大陸近日成立第3期針對積體電路產業的「國家大基金」,註冊資本達人民幣3440億元(約新台幣1.5兆元)。有分析指出,該期基金主要投資方向除延續對半導體設備和材料的支援,還可能將高附加價值DRAM晶片、AI晶片、先進半導體設備和半導體材料等列為重點投資對象。
大陸所謂「國家大基金」,或稱「大基金」,全名為國家積體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綜合財聯社等陸媒報導,大陸國家積體電路產業,投資基金3期股份有限公司於24日成立,法定代表人為張新,註冊資本計人民幣3440億元。
工商登記資訊平台顯示,大基金3期的經營範圍為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創業投資基金管理服務,同時,該公司由19名股東共同持股,大陸財政部持有17.44%最多,再來是國開金融、上海國盛等大陸國企,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等大陸國有銀行。
據大陸工信部,為破解半導體產業融資瓶頸,大陸2014年9月成立大基金第1期,註冊資本人民幣987.2億元(約新台幣4384億元),重點投資積體電路晶片製造業,兼顧晶片設計、封裝測試、設備與材料等。
2019年10月,因應中美科技戰加劇,大陸再加碼人民幣2041.5億元(約新台幣9064億元),註冊成立大基金2期,投資方向也更多元,涵蓋晶圓製造、積體電路設計工具、晶片設計、封裝測試、設備、零件、材料、 應用等。
對於大基金3期,大陸華鑫證券研報指出,除了延續對半導體設備和材料的支援,更有可能將HBM(高頻寬記憶體)等高附加價值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晶片列為重點投資對象。
據《中國基金報》,大基金3期註冊資本遠超前兩期,以大基金1期、2期分別撬動人民幣5000~6000億元社會資金來看,大基金3期未來募資規模,和撬動的資金規模值得期待。報導還指,大基金3期投資重點包括AI晶片、先進半導體設備(尤其是光刻機等)、半導體材料(光阻等)。
大陸國家大基金1、2期公司法定代表人也換為張新。公開資料顯示,他2023年3月進入大基金董監事高層團隊,曾任大陸工信部規畫司一級巡視員,曾赴北京順義指導第3代半導體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