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黃姓女子是公司主管,每天有看不完的業績報表,工作壓力導致她常有腸胃道問題,尤其反覆出現腹脹、腹瀉、便祕等,後來被診斷患有腸躁症。營養師建議嘗試以低腹敏食物(Low FODMAP Diet)做調整,果然能改善腹脹、腹痛等惱人的問題了。
臨床上「腸躁症」特徵是慢性且反覆發作的腹痛、腹脹、脹氣和排便習慣的改變,患者常常會從腹瀉變成便祕。衛福部資料顯示,台灣平均每6人就有1人有腸躁症的問題。
高雄榮總營養師林建宇昨日指出,經診斷為腸躁症患者,除了醫的治療,通常營養師建議採取低腹敏飲食以調整體質。
他說,食物控制最直接簡易,不過須要患者去落實。專家認為,食物裡存在一些在小腸中難以被吸收的短鏈碳水化合物,而導致在腸道中吸水膨脹或被發酵產氣,引起腸胃不適。研究證實,腸躁症患者以「低腹敏飲食」2至6周後,約有4分之3的人可改善腹脹問題。
「低腹敏食物」可以從蔬果、乳製品到五穀雜糧做區分,營養師建議習慣吃麵包的人,不妨以低腹敏的玉米、燕麥、藜麥及米飯為主,取代高腹敏小麥、黑麥或大麥麵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