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道教總會理事長張檉:從道教觀點來看,「燒金紙」並不是傳統正式的宗教儀式,而是後人所延伸出來的民間習俗,把人世間的金錢運作模式也套用在祭祀儀式上,甚至有很多老一輩人認為如果拜拜不燒金紙就無法表達對神明與祖先的崇高敬意,以至於許多民眾會誤以為金紙是燒愈多就愈好。事實上,正所謂「心誠則靈」,信眾最重要是抱持虔誠的心意,而不是執著於金紙數量的多寡,如此一來才能讓信仰的精神真正彰顯出來。因此,道教總會也在出席環保署舉辦的會議時,共同提倡與呼籲各寺廟響應「金紙減量」的行動,讓宗教信仰可以回歸最原始的本質。
從事公益傳達敬意
中華佛教居士會榮譽理事長黃書瑋:信仰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祥和、更美好,但如果信仰的儀式會影響到自然環境,就應該要有所改善。從環保的角度來看,金紙的原料是從木漿而來,因此民眾燒金紙愈多,就代表有愈多樹木遭到砍伐,無形中不只對自然生態造成影響,所燃燒的金紙更對空氣造成污染。因此,無論是從環保還是宗教的角度來看,正信的道教和佛教都不主張民眾在拜拜時燒金紙。而是鼓勵信眾藉由誦經禮佛、從事公益活動等方式來傳達對神佛與祖先的敬意,讓信仰達到利己益人的目的。
(羅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