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詩Elegies》詩人走過香港

文/吳孟樵 |2024.04.06
320觀看次
字級
圖/佳映娛樂提供
圖/佳映娛樂提供
圖/佳映娛樂提供

文/吳孟樵

詩是詠懷,種在土地裡的語言。如果你喜歡詩,如果你喜歡許鞍華的作品,必看她親自訪談香港的詩人、遠離香港的詩人、從香港來臺的詩人。

當淮遠受訪時朗讀〈天堂無霧——悼戴天〉:「你站在九龍/看不見香港/五十三年後/我站在香港/看不見香港」。我整個心被感動,這就是許鞍華執導這部紀錄片《詩Elegies》的主題吧。

黃燦然從事翻譯工作是為了維生以寫詩。受訪時,他談到寫詩一開始就要準備一無所有。香港到一九九○年代,沒人敢說自己是寫詩的。「做為一個詩人,第一件事是表達他和世界的關係,另外就是和語言的關係。」

許鞍華問他:「在社會生存,如何保持平衡?」

黃燦然的回答相信能讓人很有印象:「詩真的有點『神祕』,不能虛榮,一虛榮的話,它就沒了。所以努力不賺錢。」形容自己是「經濟流亡」,說明他為何遷居的思考點。

詩一直住在她心裡

廖偉棠是攝影師,也是詩人。以社會運動、以寫詩與評析詩,談論鏡頭下的人與詩生活。當他朗讀 〈皇后碼頭歌謠〉整首詩,讓我陷入他口述下的情境:嗚嗚、吁吁、咄咄……。詩特有的音律感澎湃而出。他出生在廣東,一九九七年移居香港,再到臺灣定居,於大學任教。

詩是抒懷,也是反覆辯證思考,甚至是對抗的過程。廖偉棠為學生朗讀辛波絲卡的名詩〈種種可能〉:「我偏愛寫詩的荒謬/勝過不寫詩的荒謬……我偏愛自由無拘的零/勝過排列在阿拉伯數字後面的零……」

辛波絲卡偏愛的例證在詩中晶瑩閃耀,是為了強調更愛的事物,以及更富寓意的「零」。許鞍華進行此片時,正值疫情間,臺灣處於三級警戒期。當全世界共同面對疫情,隔離與進行內在自問的生活更凸顯心的向度與思惟。廖偉棠視訊為學生解析詩的意象,多次提到的詩人還有:李商隱、策蘭、布萊希特。

無論觀眾懂不懂得詩,都可以進入詩所敘事的世界。也因此知道許鞍華與詩的緣分啟蒙得很早。從小讀詩經、少年時代就寫詩投稿被刊載、大學研讀的就是詩歌。詩,一直住在她心裡。

很驚喜地看到廖偉棠的〈大角咀,尋春田花花幼稚園不遇〉。一看就知道靈感來自電影麥兜的春田花花幼稚園。麥兜是溫馨可愛又充滿香港歷史傷懷,非常動人的卡通。麥兜系列呈現歷史風貌,這影響在詩人的筆下也有其立意。

詩帶給我們的思考

黃燦然與家人及許鞍華走在山路的意象如人生路,有缺憾也有圓滿,彎走與直行或停歇再直行,並且執行摯愛的事物。片中主要受訪者是黃燦然與廖偉棠,也訪問了好幾名香港詩人:飲江、鄧阿藍、馬若、陳慧,以及九○後詩人黃潤宇。還紀念了也斯,以及曾抱著絨毛玩具受訪的西西。

我們可以從許鞍華過去諸多類別的作品:例如改編張愛玲的小說;拍攝蕭紅的傳記;關注女性議題,有女人四十,相對的也有男人四十;還有鬼故事;家庭議題的電影,感受她性格裡的溫暖與堅持。二○二○年獲得威尼斯影展榮譽金獅獎,是全世界首位獲得此獎項的女導演。

《詩Elegies》的配樂很特別,聽得出憂鬱感卻又有其天地滋味,是江逸天的作品,他擁有心理學學位,難怪從他的音樂或鋼琴演奏,可以聽辨得出那股內在呼喚。

聶魯達詩句「玫瑰與鹽是靈魂的渴望」,玫瑰絕不只是玫瑰,這是詩帶給我們的思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