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詐騙集團慣以人頭帳戶收取及轉帳贓款,因人頭戶取得不易,近年轉向在台移工收購金融帳戶,有移工販賣帳戶後返國或逃逸失聯,警方難以查緝到案,成為防詐死角;基層檢警不排除有不肖人力仲介公司系統性收購移工帳戶,淪犯罪用途,成政府打詐新隱憂。
2021年間警方曾查獲移工人頭兼車手集團,菲律賓籍移工「艾得」涉在台北車站招募同鄉移工,協助假投資、假交友詐團,向被害人拿現金或提供帳戶供被害人匯款後提領,半年向20多人騙走近1000萬元,刑事局當時逮捕20人。
刑事局統計,近5年人頭戶外籍犯嫌人數逐年成長,2019年查獲98人,2023年升至703人,以移工為主;移工涉犯詐欺案件數也呈上升趨勢,2022年查獲569件,2023年暴增1倍,查獲1335件。因不少移工帳戶是用於轉帳的第2層以上帳戶,非直接收受被害人匯款的第1層帳戶,未被通報警示及清查,警方研判還有大量黑數。
《洗錢防制法》修正處罰人頭,去年6月16日上路;洗防法第15條之2第6項帳戶帳號暫停限制功能或逕予關閉管理辦法,上月1日施行,無故提供金融帳戶、虛擬通貨或第三方支付帳號,名下帳戶或帳號會被限制每日轉帳及提領上限、禁止使用網路銀行、得拒絕臨櫃交易或新開戶。
8.6萬人失聯 恐成人頭供應大戶
刑事局觀察,詐團取得人頭戶成本增加,收購價從前幾年8萬至15萬元,去年底漲價至30、40萬元,加速朝移工「開疆闢土」。依勞動部、移民署資料,去年移工突破75萬3000人,逾8萬6000人失聯,警方擔憂恐成「人頭供應大戶」。
打詐官警說,查獲人頭戶外籍犯嫌,8成是移工,多數在居留期限屆滿時販賣帳戶後出境返國,已無需使用帳戶,其餘則是失聯移工,打工收現金工資,也不用帳戶,不怕被限制帳戶功能,研判有人力仲介公司瞄準移工收簿賣給詐團賺錢。
官警說,其餘2成人頭戶外籍犯嫌,多以觀光名義來台,賣帳戶兼車手提領贓款,採「打帶跑」戰術,犯後迅速離境,也難查緝到案。
警建議凍結帳戶 律師指違反比例原則
移工販賣人頭帳戶給詐騙集團上升,打詐官警建議,應「凍結」離境、失聯移工的金融帳戶,避免被詐團用於洗錢;但有律師認為全面列管有違比例原則,應調查離境移工帳戶涉詐情形,釐清無辜受侵害者是否遠多於觸法者。
官警說,除收受薪水,移工沒有太多帳戶需求,政府應限制薪轉戶以外的開戶,發現失聯,通報銀行即日起禁止帳戶提領、轉帳及入金,離境則暫時限制帳戶相關功能,待返台通過驗證再解除限制。
外籍移工人頭戶成為詐騙問題新隱憂,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表示,已透過高檢署跨部會平台與勞動部協調移工解約離境後帳戶保留必要性,另研議明定外籍移工解約離境強制結清薪資帳戶規定,跨部會共同合作防杜此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