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前人們生活在純樸的鄉下,除了種水果、種田、種菜,農閒時看看野台戲,或自己粉墨登場,在酬神賽會臨時湊一角,或在子弟班裡敲敲打打地玩弄樂器之外,沒什麼好消遣的。
在那個時代,村子裡總不乏熱心又喜歡和孩子打成一片的人,像這樣的孩子王,都是非常有耐心,人又和氣,還超愛說故事,也肯花時間陪小孩一起玩。
劉興欽認識的一位阿發仔,人人都稱他發哥,就是這樣一位小孩喜愛的人物。發哥只要在場,身邊總是圍著一堆小孩子,尤其是放暑假的時候,小朋友不必上學,家長又沒有強迫他們去放牛的話,整天都呼朋引伴地到處亂跑。這時節,田裡沒什麼農事需要忙,發哥就樂得陪附近小朋友到處玩。
鄉下地方能玩的都是與大自然為伍的玩法,像爬樹、游泳、捕魚、抓蝦、焢窯,要不就是自己製作玩具。自己製作的童玩,更是就地取材,完全不需要用錢去買。
鄉下物資缺乏,不像城裡的孩子,偶而還有些進口的玩具可以玩。在劉興欽那個年代,即使住在城裡,小孩子的玩具也不多見,有錢都買不到。
城裡的女孩子也是自己製作沙包、鐵圈,或用鐵罐加繩子踩高蹺當玩具,男生玩扔紙牌和彈珠的最多。這些玩法鄉下孩子都會,但是他們還會自己編製一些小玩意兒,來增添生活的樂趣。
發哥天生有一雙巧手,還有聰明的頭腦,又愛編製東西,所以成了小朋友最好的大哥哥兼老師。
他教小朋友編的童玩,花樣可多了,用的材料也相當多樣化,不論是細竹子、竹葉、棕櫚葉、五節芒的梗子、蓮蕉花的葉子、月桃花的葉子,甚至細藤等等,都是他編製的材料。
說也奇怪,材料一到他的手上,都乖乖地聽話,隨他的巧手又彎又摺的、又穿又拉的,不一會兒,一隻隻唯妙唯俏、栩栩如生的小動物,小器具就生了出來。有蟋蟀、小狗、小魚、小鳥、蝴蝶、青蛙、蟬、小櫃子、小桌子、小椅子、小籃子、小簍子、小簑衣、小船酘酘看得小朋友目瞪口呆,興奮得哇哇大叫,每個人都想要學著做。
發哥叫小朋友自己去找編製材料,他耐心的教他們怎麼編,編錯了叫大家不要氣餒再重來一次,直到成功為止。他還一直鼓勵小朋友發揮創意,自己發明創造新的編製品。
劉興欽後來成為發明大王,屢次得到世界發明展的首獎,還拿下一百多種發明專利,除了歸功於自己的聰明才智之外,他說發哥的教導和啟發對他的幫助也很大喔!
劉興欽為這幅手藝傳承圖,寫下了這首打油詩:
發哥沒事傳手藝,
棕櫚樹葉取得易。
蟲魚鳥獸全能編,
編錯就算有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