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數百年來,歷史和文學家一再為古希臘詩人荷馬在史詩《奧德賽》中所描述的日全蝕現象是否存在而激辯,結論是,不管在《奧德賽》或前作《伊里亞德》中的記載,可能都只是文學想像。
但美國和阿根廷天文學家最近檢視《奧德賽》文本中四處過去被忽略的天文線索—線索一:希臘國王奧德賽打完特洛伊戰爭,回到綺思佳島那天,新月高掛。他殺死那些企圖染指他妻子的追求者;當日正逢日全蝕。線索二
:奧德賽回去大開殺戒前六天,金星高掛天際;線索三:奧德賽回家前二十九天,他在日落時看到金牛座和牧夫座;線索四:前三十三天,破曉前水星高掛天際,並靠近軌道的西北端。
研究人員拼合這些線索,尋找特洛伊城陷落後一百年內,是否出現過吻合這四種天象出現順序的期間,結果發現—西元前一一七八年四月十六日,就是奧德賽回鄉之日,而歷史學家也許可據此推算出特洛伊城何時淪陷。
「假如我們設定這些追求者就是在那天死掉的,那麼《奧德賽》裡其他情節也都是真的了。」美國洛克裴勒大學教授馬尼亞斯柯說,新發現雖然建立在大量假設上,但讀者以後可用新的角度再讀一遍《奧德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