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雜誌創辦人黃永松(圖/資料照片)昨日凌晨於台北三總醫院辭世,享壽81歲。黃永松熱愛攝影,開放兩岸探親後踏上中國大陸土地採集民間藝術,致力於完善「中華傳統文化的基因庫」。他奉獻《漢聲》雜誌50餘年,堅持田野調查,從台灣走進大陸,出版了上百本雜誌、專書,記錄中華文化。「中國結」之名來自黃永松。2010年,英國廣播公司評選他為「傳承的英雄」。
【本報台北訊】《漢聲》雜誌創辦人黃永松昨日凌晨於台北三總醫院辭世,享壽81歲。黃永松熱愛攝影,開放兩岸探親後踏上中國大陸土地採集民間藝術,致力於完善「中華傳統文化的基因庫」。他奉獻《漢聲》雜誌50餘年,堅持田野調查,從台灣走進大陸,出版了上百本雜誌、專書,記錄中華文化。「中國結」之名來自黃永松。2010年,英國廣播公司評選他為「傳承的英雄」。
黃永松1943年生於桃園龍潭,祖籍是河南省黃氏江夏堂第8代的客家人,幼年曾因體弱被送進廟裡成為和尚的養子,法名「文松」。成功高中畢業後主修雕塑,自修現代藝術,1967年完成學歷於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
黃永松藝專畢業後,透過引薦進入中影擔任美術指導和劇照師。其熱愛攝影與電影藝術,於1970年獲邀加入籌辦《漢聲》雜誌的編輯。他身體力行田野調查,走訪全台各地鄉鎮。開放兩岸探親後,踏上大陸採集民間藝術,致力於完善「中華傳統文化的基因庫」。2010年,黃獲英國廣播公司評選為「傳承的英雄」。
1981年,黃永松出版《中國結》叢書,透過田調發掘出11種中國結的基本打法,引發風行。而「中國結」這個名稱也是由黃永松所命名。1995年,他發起「搶救龍潭聖蹟亭」古蹟運動,成功維護該案古蹟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