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 民俗台灣(20-2) 族裔宗親與宗教禮俗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2024.03.01
476觀看次
字級
祈求神靈降臨 1931年,祈求神靈降臨的戶外儀式,後方抬著三座神轎。每到祭典,均有祈求神靈降臨賜福天下的各種儀式。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迎娶的花轎 1931年,迎娶的花轎。富裕人家講求禮數,花轎後面跟隨著大批行李,裝載衣服、髮飾、鞋子、茶碗等物品,轎身還有各種精美的雕刻裝飾。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枋寮庄義民亭祭典的農民 1915年,竹北二堡枋寮庄義民亭參與盛大祭典的農民。 清代朱一貴、林爽文事件後,協同大清軍隊平定事件而犧牲的粵籍人民被集中埋葬,並建褒忠廟、設靈位;後改為「義民亭」,祭拜三山護國王、佛祖觀音、福德正神等。1895年乙未戰爭時,因粵籍人民為抗日軍主力,義民亭遭到日軍摧毀,後為拉攏人心又重建恢復。 每年7月的義民亭祭典非常盛大,信徒踴躍參與,為地方極為熱鬧的宗教祭典,且是台灣客家人獨有的特色祭儀。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喪禮的超度法會 1931年,台灣家族喪禮的超度法會,後輩子孫披麻戴孝。辦喪事是家族大事,追求死後哀榮,依照傳統禮制,守靈、超度、出殯等禮俗忌諱規制嚴格,甚為繁複。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新竹下枋寮的粵東義民之墓 1915,新竹廳下枋寮庄褒忠廟祭典之粵東義民之墓,民眾在墳前上香。 1787年,清朝平定林爽文事件後,對於出力協助官軍的台灣各籍人民,乾隆皇帝分別賜與御匾,泉州移民得〈旌義〉,漳州移民得〈思義〉,粵籍移民得〈褒忠〉。新竹粵籍義民將各地戰死者骨骸集合埋葬,並募資建廟。經粵民仕紳與各方的努力,1788年於墓塚前方奠基破土建「褒忠亭」(位於今新竹縣新埔鎮下寮里),此後每年固定舉辦祭典,並逐漸擴大規模。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貴重的聘禮 1931年,花轎後方的聘禮,有金飾、元寶以及各種貴重物品,以顯示男方的氣派。傳統台灣社會十分重視男方的聘禮和女方的嫁妝,如果不夠貴重則有失禮之嫌。然而,這種禮俗也對一般人家造成沉重的財務壓力。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大戶人家的靈厝 1920年代,大戶人家做喪事的靈厝,使用竹子架成,黏貼各種色紙。照片中的靈厝精雕細琢,如同一項藝術品,細緻程度十分罕見。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民俗台灣1895-1945》 定價3800元,讀友優惠價2500元 有興趣的讀者請洽購新世語文化02-23684364 shu4364@ms62.hinet.net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金紙香品攤位 1920年代,寺廟外的金紙香品攤位,販賣金紙、香品,亦有神籤解運。大廟香火鼎盛,平日善男信女求神問卜,是重要的居民聚集之處,每到酬神慶典還有戲班演出,人潮洶湧,金紙香品生意更為興隆。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迎娶的花轎

1931年,迎娶的花轎。富裕人家講求禮數,花轎後面跟隨著大批行李,裝載衣服、髮飾、鞋子、茶碗等物品,轎身還有各種精美的雕刻裝飾。



大戶人家的靈厝

1920年代,大戶人家做喪事的靈厝,使用竹子架成,黏貼各種色紙。照片中的靈厝精雕細琢,如同一項藝術品,細緻程度十分罕見。



枋寮庄義民亭祭典的農民

1915年,竹北二堡枋寮庄義民亭參與盛大祭典的農民。

清代朱一貴、林爽文事件後,協同大清軍隊平定事件而犧牲的粵籍人民被集中埋葬,並建褒忠廟、設靈位;後改為「義民亭」,祭拜三山護國王、佛祖觀音、福德正神等。1895年乙未戰爭時,因粵籍人民為抗日軍主力,義民亭遭到日軍摧毀,後為拉攏人心又重建恢復。

每年7月的義民亭祭典非常盛大,信徒踴躍參與,為地方極為熱鬧的宗教祭典,且是台灣客家人獨有的特色祭儀。



金紙香品攤位

1920年代,寺廟外的金紙香品攤位,販賣金紙、香品,亦有神籤解運。大廟香火鼎盛,平日善男信女求神問卜,是重要的居民聚集之處,每到酬神慶典還有戲班演出,人潮洶湧,金紙香品生意更為興隆。



祈求神靈降臨

1931年,祈求神靈降臨的戶外儀式,後方抬著三座神轎。每到祭典,均有祈求神靈降臨賜福天下的各種儀式。



貴重的聘禮

1931年,花轎後方的聘禮,有金飾、元寶以及各種貴重物品,以顯示男方的氣派。傳統台灣社會十分重視男方的聘禮和女方的嫁妝,如果不夠貴重則有失禮之嫌。然而,這種禮俗也對一般人家造成沉重的財務壓力。



喪禮的超度法會

1931年,台灣家族喪禮的超度法會,後輩子孫披麻戴孝。辦喪事是家族大事,追求死後哀榮,依照傳統禮制,守靈、超度、出殯等禮俗忌諱規制嚴格,甚為繁複。



新竹下枋寮的粵東義民之墓

1915,新竹廳下枋寮庄褒忠廟祭典之粵東義民之墓,民眾在墳前上香。

1787年,清朝平定林爽文事件後,對於出力協助官軍的台灣各籍人民,乾隆皇帝分別賜與御匾,泉州移民得〈旌義〉,漳州移民得〈思義〉,粵籍移民得〈褒忠〉。新竹粵籍義民將各地戰死者骨骸集合埋葬,並募資建廟。經粵民仕紳與各方的努力,1788年於墓塚前方奠基破土建「褒忠亭」(位於今新竹縣新埔鎮下寮里),此後每年固定舉辦祭典,並逐漸擴大規模。



《民俗台灣1895-1945》

定價3800元,讀友優惠價2500元

有興趣的讀者請洽購新世語文化02-23684364

shu4364@ms62.hinet.net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