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2024年元月人口統計出爐,今年元月出生人數1萬1023人,守住1萬名新生兒關卡,年增0.69%,死亡人數1萬9464人,年增9.53%,人口自然增加持續負成長,自2021年元月至今已連續37個月「生不如死」,「生死差距」更寫下近19個月最大落差,死亡比出生多了8441人,折合年自然增加率僅千分之-4.26。即便疫後復籍潮持續,仍不敵自然增加率的缺口,台灣總人口回降至2341.9萬人,終結連18個月以來正成長。
在社會增加方面,元月遷入人數8萬7743人,年減16.72%,遷出7萬9911人,年增逾3成,遷入比遷出人口多出7832人,無法抵銷死亡與出生人數差距,使全國總人口自去年12月底約2342萬人,回降至約2341.9萬人。
新冠疫情後國人陸續回台恢復戶籍,從2023年7月開始,全國人口數持續穩定回升,不過至今年元月,人口數終結連18個月正成長,轉為小幅負成長。
近年全台總人口高點在2019年的2360萬人,隨新冠疫情發展,國人遷徙受到限制,不少人因此戶籍遭到遷出,加上出生人數持續下探,台灣人口數連續3年下降,直至去年才重返成長,然隨國人遷出遷入情形逐漸回歸常態,且新生兒出生情形未見改善,今年人口變化仍待觀察。
另外,觀察結婚對數,今年元月共1萬3946對新人結婚,年增33.92%。其中不同性別結婚共1萬3668對,年增33.86%。
僅連江縣 新生兒超過死亡人口
各縣市自然增加方面,今年元月全國僅連江縣出生人數超過死亡人數,連向來催生有成的桃園市都「生不如死」;社會增加方面,六都中,台北市的遷入人數已低於遷出人數,呈現「入不敷出」,提前告別疫情紅利,其餘五都仍呈遷入多過於遷出。
人口結構方面,今年元月底0~14歲人口數約278.9萬人,占總人口11.91%;15~64歲人口約1631.3萬人,占比69.66%;65歲以上人口431.6萬人,占比18.43%。
此外,政府重大建設、世代居住觀念的轉變,也會造成人口移動。據台中市民政局資料,海線四雄「沙鹿、龍井、梧棲、清水」,2023年達32萬8161人,等於10年增加2萬1655人。房仲表示,近年政府重大建設皆瞄準海線,如台中港科技園區、台中港風電產業園區,就業帶來的人口紅利也帶動了房市需求。
至於少子化現象相當嚴峻的屏東,區域房價依然堅挺,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資料顯示,屏東市近5年房價漲幅接近4成。房仲業者表示,屏東的總人口數的確在減少,但由於世代居住觀念的轉變,現在的年輕人普遍不想跟長輩同住,愈來愈多的小家庭從原本的大家族中獨立出去,屏東的設籍戶數反而不斷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