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真的有龍嗎?

文/胡雪綾 |2024.02.04
1729觀看次
字級
圖/Postojnske jame官網
圖/123RF
水中游動姿態優美的洞螈,常被誤認是「東方龍」的幼崽。 圖/Postojnske jame官網
科學家正在研究洞螈的生活習性和再生能力。圖/Postojnske jame官網
圖/Postojnske jame官網
圖/Postojnske jame官網

文/胡雪綾

明年生肖是龍年,話說回來,世界上真的有「龍」這種動物嗎?答案說出來令人驚訝:在遙遠東歐的數座陰暗洞穴中,真的有一種動物,長得超級像傳說中的「龍」,只是牠不叫龍,也不像傳說的龍那般威猛靈動,甚至長達7年一動也不動,被形容是「最懶」的動物之一……



轉眼龍年將至,但大家卻只能對這種存在於古代傳說中的祥瑞生肖,寄予「憑空想像」的期待,認為龍是人類杜撰出來的神物,這世上根本沒有這種生物存在。

有趣的是,這幾年陸續有生物學家或遊客,在阿爾卑斯山脈鄰近斯洛維尼亞等國的高山洞穴中,巧遇及發現外形長得極像傳說中「中國龍」的生物,只是經科學查證後,證實這種動物的學名是「洞螈(Olms)」,並非傳統定義的東方龍。

起源於1500萬年前

龍作為華夏圖騰,牠是否真的存在,一直存在著爭議,但是近期被發現的「洞螈」,可說是和龍的外表最相似的動物,也經常被誤認為是龍,或是和龍極其相似的一種動物,只是科學家並無法證實其和中國龍確有相關,看來應是個巧合或誤會。

據了解,洞螈出現在1500萬年前,目前僅存在於東歐喀斯特地形的溶洞中,相反的,在距離遙遠的東方中國境內,卻從未發現洞螈的化石或者任何痕跡,所以洞螈和中國龍外形神似,應該只是個巧合。也說不定華夏的祖先就是看到洞螈,而想像出「龍」這種神靈般的動物。

具有龍形還有4爪

洞螈是一種生活在光線微弱洞穴中的兩棲動物,體型十分嬌小,目前發現最大的一隻也才40公分,彷彿袖珍版或娃娃版的幼龍。牠們擁有修長的身軀,還擁有4隻爪子,外型和傳說中的東方龍非常的相似。

2016年初,生物學家Katarina Kanduc在東歐斯洛維尼亞,距首都一小時車程的波斯托伊納洞穴中,發現一種微小的水陸兩棲生物,這種生物平均身長為25公分左右,壽命可達100歲,後來證實其學名是洞螈。

洞穴中專屬水族館

波斯托伊納洞穴的主管單位,在生物學家發現洞螈後,專門在洞穴中建造了一座水族館,讓前往參觀的遊客,可以透過玻璃窗目睹洞螈在岩石間游泳。過去遊客造訪此地,主要原因是洞穴內保存有1213年的中世紀時代的壁畫,但如今人們多了一個活的歷史(活化石)可以參觀。

斯洛維尼亞專門研究洞螈的生物學家Primož Gnezda表示,生物學家一直在研究洞螈的DNA,截至目前為止,仍無法從中判讀出雌雄。「牠們的基因就像一部中篇小說,比人類長了16倍,而且更複雜。」

生存環境缺一不可

Gnezda指出,洞螈必須待在13℃左右的低溫環境中才能生存,如果環境溫度快速升高,例如從10℃升至15℃,牠們就會全體覆滅。

洞螈像其近親蠑螈一樣,出生在水中,幼時用鰓在水中呼吸,也具有視力,隨後鰓逐漸退化,轉而發育出肺部,能在陸地上行走,並趨於性成熟,但眼睛漸被皮膚遮閉,且每12.5年才繁殖一次。

有時數年才動一動

洞螈可能因環境周遭食物不足,幾乎很少移動,有時趴上一整年也一動不動,只有在求偶時,才會在水中大跳求偶旋轉舞,其他時間就是懶著當雕像。

蠑螈也被稱為墨西哥行走魚,洞螈同樣是水陸兩棲,皮膚光滑而不是鱗片,身體呈灰色、粉白或粉紅色,會隨環境變色,四肢在紅色的鰓下,有著卡通般造型的手指。

雖然全盲但有感知

洞螈是穴居脊椎動物,因長期生長於陰暗中,視覺退化至全盲。但生物學家證實,洞螈似乎能感知到訪客靠近,對振動也很敏感。某些洞螈會將身體附著在玻璃水箱上,面對遊客的臉,聚焦遊客凝視的目光,但這可能是一種害怕、防衛的姿勢,而非友善的表示。

洞螈屬於肉食性飲食,科學家餵牠們蠕蟲,結果蠕蟲在水中形成一個小球,洞螈就會猛吸一口氣,像吸塵器一樣將其整個吸走。但一些沒被吞入腹中的蠕蟲,之後又會隨著水流從鰓孔中流出。

幾乎全身都能再生

水族館方人員長期觀察後則發現,洞螈可以長時間不進食而生存。「至少7年可以不吃不喝不動。前兩三年,作息及行動完全不受影響。之後牠們開始變瘦,也停止移動,只是等待獵物經過。如果超過7年,有些洞螈可能會死亡,有些可能會生存,這取決於個體的新陳代謝能力。」

生物學家也推崇洞螈具有「卓越的能力」──其再生能力非常驚人。如果牠們不小心失去了部分肢體,就會重新長出來,而且全身每個部位都能再生,不像壁虎只會再生尾巴,因此科學家積極想找出其背後的機制。

一發現即列易危種

「並不是想讓洞螈在身上真的長出人的手臂或腿,而是可能在實驗室裡用你自己的細胞產生一隻新的人手或腿,然後將其移植到你身上。當然,那是指遙遠的未來。」

值得關心的是,檢視洞螈居住環境,幾乎都像住在世外桃源般的溶洞中,但仍然受到生存威脅。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目前已將洞螈列為易危物種 。斯洛文尼亞Ljubljana大學的Tajda Gredar教授說,洞螈受到的威脅包括天氣乾旱引致地下水乾涸,以及水源受到農藥、殺蟲劑和金屬汙染等原因。



洞螈 歐洲多國現蹤

生物學家原本以為斯洛維尼亞是世界上唯一可以找到洞螈的地方,也取得當地政府同意,可以保有10隻被當地人稱為「人魚」的幼體進行研究,沒想到不久後,鄰國克羅埃西亞及波士尼亞的溶洞中,又被人發現存在相同的物種。

原來,在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地區,傳出尋覓到洞螈蹤跡前不久,克羅埃西亞一名登山探險男子維克,在一個山洞裡避雨時,意外發現洞穴中的山澗小溪裡,有一條閃閃發光的長條狀物體,他好奇的趕緊過去查看,竟是一隻「中國龍」幼崽。

維克把這隻閃閃發光、爬在岩石上的動物捧在手中,放在亮處查看,發現牠身體的前後段比較白,中間則泛黃。而且在牠的脖子處長了兩個奇怪的東西,還有4隻腳爪,身體看起來比較細長,很像「中國龍」這種神話動物。

維克還發現這種爬行動物進到了水裡後,會不停地在水裡游動,姿勢還非常優美,這讓維克非常興奮,以為自己發現的真的是一隻「中國龍」的幼崽。

維克根據這隻生物的特點,就在網上大量的查閱了關於這種生物的資料,就發現這種生物是歐洲獨有的兩棲爬行動物,也是歐洲唯一一種穴居的脊索動物,名叫洞螈。

雖然這個結果讓維克很失望,但他依舊相信,這個世界上一定存在著中國龍,只是人們找不到而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