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逾 6 成寄居蟹 用人造垃圾當家

 |2024.01.28
457觀看次
字級
受人類造成的環境衝擊,全球約66%寄居蟹居住在人造垃圾。圖/取自BBC官網
受人類造成的環境衝擊,全球約66%寄居蟹居住在人造垃圾。圖/取自BBC官網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波蘭兩所大學專家即將在2月發表於《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期刊的最新研究指出,寄居蟹以貝殼作為身體的「盔甲」,但現在全球約66%陸生寄居蟹都使用人造垃圾當殼,其中又以塑膠垃圾占85%最多。

英國廣播公司(BBC)26日報導,華沙大學城市生態學家蘇爾金(Marta Szulkin)及同事賈吉洛(Zuzanna Jagiello),以及波茲南生命科學大學學者迪來夫斯基(Łukasz Dylewski),對社群媒體及照片分享網站上公開的寄居蟹圖像分析,配合過去的科學文獻,發現386例寄居蟹被包裹在人類丟棄的垃圾、而非貝殼中的案例,其中約85%使用塑膠蓋,其他則使用金屬、玻璃。

蘇爾金更指出,根據統計,世界上16種陸生寄居蟹,有10種把人造垃圾當成「住家」,且在非洲到中美洲的熱帶地區都觀察到這種情況。這份研究首次證實,寄居蟹使用人造材料當殼,是一種在全球各地發生的現象。

研究分析,寄居蟹選擇塑膠垃圾當殼,除了塑膠垃圾可讓牠們在汙染的環境中偽裝得更好,也可能是海岸上的垃圾比合適的貝殼還多。此外,寄居蟹也可能是想透過獨特的外殼來吸引配偶,而塑膠垃圾也比較不那麼重,或氣味沒那麼明顯。

然而,塑膠對寄居蟹而言可能會致命。2019年在澳洲偏遠領土「科科斯(基林)群島」的一項研究發現,島上逾50萬隻寄居蟹爬近瓶子等物品中,結果被卡死。

報告質疑,海洋中大量的人造垃圾可能會讓寄居蟹走上演化的新途徑,「人造貝殼是為寄居蟹的進化軌跡奠定基礎,抑或這是『人類世』的一個生態和演化陷阱?」

最近一項試圖量化塑膠汙染規模的研究中顯示,目前有171兆個塑膠碎片漂浮在海洋,若不採取行動,這個數字可能會在2040年增加近2倍。倫敦大學學院材料與社會學教授馬克(Mark Miodownik)呼籲:「就像寄居蟹一樣,我們應該循環使用塑膠,而不是選擇丟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