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馬來西亞雪州政府將從明年開始,每年撥出一億二千萬令吉(近十一億二千萬台幣),作為州內非伊斯蘭教的禮拜場所。
雪州行政議員劉天球指出,前朝政府每年只撥出三百萬令吉(近二千八百萬台幣)給非伊斯蘭教徒興建禮拜場所,不足應付州內的各宗教團體需求。如今民聯政府十分關注宗教團體的發展,在執政雪州後,即成立非伊斯蘭教事務三人小組,除了他,還有行政議員郭素沁、艾斯爾再也兩位成員,「這個小組負責處理一切有關非伊斯蘭教事務,包括土地申請、校地申請、神廟撥款等。」
也是班達馬蘭州議員的劉天球,十七日晚上出席當地第一區關順宮慶祝協天大帝聖誕千秋大典晚宴,表示此三人小組已批准十四座非伊斯蘭教禮拜場所的土地申請,各神廟及教堂可獲得九十九年的地契。十四座神廟及教堂,班達馬蘭就占了四座,包括巴達馬蘭第一區關順宮、菩提林、威德宮及玉皇大帝廟。
「關順宮只須繳付一千令吉(九千三百多元台幣)的地稅,就可以獲得九十九年的地契,往後該廟每年僅須繳付一令吉象徵式的地稅。」
劉天球透露,他也將協助巴板路十一座神廟尋覓適當地點,以及獲得九十九年的地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