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降魔成道日 臘八又稱法寶節

王淑芬 |2024.01.18
2883觀看次
字級
佛陀降魔成道圖。圖/取自旃檀精舍微信

【記者王淑芬綜合報導】農曆十二月初八是「臘八」,佛教稱為「臘八節」,這一天是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證悟成佛的日子,也稱「法寶節」。

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說,佛陀成道日這一天,寺院都要舉行紀念法會,稱為成道會、臘八會,並以「臘八粥」供佛饗眾。

大師還說,「臘八節」是紀念佛陀成道日,佛教徒以喝「臘八粥」紀念佛陀成道日,但是到了宋代,漸成了民間習俗。不過佛教寺院至今仍以「臘八粥」聯繫和信徒之間的道情,讓節令慶典增添活潑熱鬧的氣氛,也象徵佛教平等慈愛的崇高精神。

有關「佛陀成道日」,佛教經典記載,未成佛陀前的悉達多太子, 29歲離開王宮放棄優渥的生活,歷經6年苦修日食一麻一麥,了解到苦行不究竟,在尼連禪河清洗因形體瘦弱而攤倒,後來接受了牧羊女供養的乳糜,在恢復體力後終於在菩提樹下開悟。

佛經中也述說,在成道前,佛陀屢受到惡魔現形圍困。所謂的「魔」就是擾亂世人的種種欲望、思想和行為,包括色欲、不樂梵行、饑渴、貪愛、懶惰昏沈、恐懼、疑惑、毀損執著、獲取奉承等。佛陀以「慧」戰勝諸魔後證道成佛,後來被稱為「降魔成道」。

一些佛經則以具像的方式記錄悉達多太子修道成佛歷程,有天魔波旬率領魔女和魔軍侵擾佛所,用美女引誘、以武力威脅,企圖破壞悉達多太子成佛的決心。悉達多太子以「降魔相」打敗了波旬和魔軍。

有關「降魔成道」,一般所熟知的是佛陀一生的轉折點。民眾對於降魔成道圖也多不陌生,最著名的佛傳故事畫之一,在敦煌莫高窟壁畫中多次出現,分別見於北魏第254、260、263窟,北周第428窟,唐代第23、112、156窟,其中第254窟、第263窟和第428窟的這一題材都具有代表性。

4289北窟魔變圖。圖/取自旃檀精舍微信

428窟北壁東起第二幅即是「降魔變」

有關佛陀降魔的故事,透過佛經記載和圖像的對照,讓外界看了多會為之驚恐不已。其中魔王波旬糾集部眾向悉達多發起進攻,他們揮刀舞劍、施放毒蛇猛獸都不能傷害悉達多。魔王波旬又讓自己的三個漂亮女兒向悉達多獻媚,以女色誘惑,卻不敵悉達多神通使以魔女變成又醜又老。

圖中佛陀端坐中央,神情泰然,周圍的群魔面目猙獰恐怖,一個個揮舞著毒蛇兵器,佛前地下是降服的魔王。圖畫構圖簡煉、人物突出、色彩醇厚,人物動與靜、美與醜的對比十分強烈。

又釋迦一手置於膝上、施降魔印,另一手輕拈袈裟一角,安然端坐,仿佛對周遭的一切干擾,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心如止水,這是成佛之人必須具有的定力。

魔軍張牙武爪。圖/取自旃檀精舍微信

釋迦泰然自若,不為所動,一手輕輕撚起袈裟一角於胸前,一手施「降魔印」置於盤坐的膝上;三名青春貌美的魔女在釋迦的戒、定、慧深厚的修行與神通力面前,隨即變成蒼老醜婦。

佛陀結跏趺坐於畫面中央,手施降魔印,頭頂上有巨大的華蓋。在上方雲彩之上有三面八臂明王(降三世明王),四周描畫的是眾魔軍為阻止佛祖成道向其進攻的場面,其中噴火的火器值得註意。畫的兩側從上到下分繪各種姿態的佛像,以此表明佛陀超常的法力。

有關降魔,《印度、龜茲、敦煌降魔變之比較—佛教哲理向通俗化的衍變》一書的相關內容指出:

「降魔成道」在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和密教裡都倍受重視,不論是大小乘的「八相成道」還是「四相成道」,降魔成道都是不可缺少的內容。佛教文學裡也有講述降魔故事。

魔軍圍攻。圖/取自旃檀精舍微信

根據史料,從時間推算,自西元前的印度到中國的宋、元、明時期,從空間上看,是從印度、犍陀羅、龜茲到敦煌以至中國內地的雲岡、麥積山等地,這是所謂的佛教北傳路線,都有降魔成道的藝術遺址,而降魔成道題材的演變和發展也是佛教文學藝術演變的縮影。

魔軍圍攻來勢洶洶。圖/取自旃檀精舍微信

圖像顯示,主尊釋迦牟尼佛青髪、高肉髻、著紅色通肩袈裟、手結說法印、結跏趺坐於蓮座上並為說法相。頂上為珠網交錯的華蓋,後方菩提樹十分茂盛。佛兩側菩薩皆戴化佛寶冠,佩瓔珞,披透明帔帛,蓮座敷以紅色及青色;身後各有三位比丘,表情不一,眉毛先以一條曲線勾勒出眉形,再以數條墨線描繪。佛左側的供養菩薩,手握凈瓶;右側者則背向觀者,手執蓮花胡跪,面向主尊。

魔軍圍攻失敗。圖/取自旃檀精舍微信

臘八適逢「法寶節」,綜整相關佛陀「降魔成道」的史料記載、圖像讓大眾於享用「臘八粥」的同時也親近佛陀,並了解紀念佛陀修道成佛的事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