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朝 一筒江山

 |2005.08.14
549觀看次
字級

瀋陽故宮,是清初建築的皇宮,共分三個院。中院院前有大清門,中有崇政殿,後近是鳳凰樓,最後邊是清寧宮。東院有大政殿和十王亭。西院有存放《四庫全書》的文溯閣和戲台。可是如此眾多的宮殿樓閣,卻只在清寧宮後邊設了一個大煙囪。

原來,故宮中路後為內宮,這內宮分別為皇太極嬪妃們的寢宮。當時,東北仍然是苦寒天氣。冬天,嬪妃們坐在宮內,雖然身著鹿皮貂裘、腳穿獸毛、碎棉製成的靴,但天氣特別冷的時候,還是不能夠保暖。怎麼辦呢?皇太極下令召來許多能工巧匠,命他們設計出一個取暖的方案。

最後絞盡腦汁,總算想出一個好辦法。於是就把宮內的地下挖空,修成地溝,上面鋪上方磚,這就是通煙的火炕,也叫地炕。地炕取暖的灶門設在宮外,這樣宮內就不會受到煙薰火燎了。這座方型套節落地大煙筒,不是漢族住宅中常見的那樣砌在房山之上,而是自地面疊起,高過屋檐,是典型的滿族式煙筒。燒火時,煙就順著宮內地溝集中到大煙囪,逕直排了出去。整個後宮裡只有這樣一個大煙筒,並且建得又粗又高,十分壯觀,正合了皇太極大清一筒(統)天下的心意。

據說,這個煙筒的底座特別粗大,上面則疊一節,縮一節。細細數來,一共是十一節。而在第十一節上面,還砌了三塊磚。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清王朝後來遷都北京,但瀋陽故宮仍然作為留都而存在。帝王們經常到此祭祀祈福。皇太極立了規矩,每一位皇帝即位,大煙筒就得向上砌一節,象徵著大清的統治代代流傳,大清的命運節節升高。

這樣,從努爾哈赤建立大金起,到清末溥儀皇帝宣布退位,一共經歷了十二位皇帝,大煙筒也一直節節攀升,一直到了十一節。可惜到第十二帝溥儀即位時,大清國運衰微,溥儀只當了三年皇帝,砌不成一節煙囪了,所以只好在第十一節上面砌了三塊磚。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