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古剎時代印記的法喜

劉智惠、心樺 |2005.08.14
1137觀看次
字級

台灣廟宇的修建,與當地的發展有緊密相連的關係,宜蘭也是如此,幾乎已達到一村一座廟的情形。

冬山鄉白蓮寺
白蓮寺原位於草漉,是一個草寮建成的寺廟,據聞當地曾盛開白蓮花,故取寺名白蓮寺;民國三十九年改遷廣興村,五十年因颱風毀損而重建,始成今日規模。

若從歷史悠久與否來看,白蓮寺並非古剎;但從對宜蘭佛教發展的影響力來看,白蓮寺的創辦人妙慧長老,則是不可或缺的人物。

妙慧長老早年曾就讀高級女學,皈依日僧高林玄寶禪師。民國三十年負笈日本,於愛知縣宗榮尼眾學苑進修。回台後始創建佛教道場。

法師不但是宜蘭佛教會的推手,民國四十一年從苗栗法雲寺邀請星雲大師開講《彌陀經》,隨後被雷音寺的住持與信徒禮請駐錫雷音寺,並首開「宜蘭念佛會」的念佛法門;他同時促成羅東念佛會的創會(後正名為菩提寺),並引領見如法師前往礁溪開成寺,促成其在開成寺大開《孔雀明王經》的殊勝法門。

妙慧長老今年七月因世緣已了而捨報,但白蓮寺依然發揮佛教度眾的使命。

雷音寺
雷音寺,座落於宜蘭市北門口,舊稱「菜堂」或「佛祖堂」,創建於清道光年間,距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民國四十一年,蘭陽仕紳李決和、林長青等居士借此為共修道場,翌年禮請星雲大師駐錫,因信眾大增,原址無法容納,而於北側建宜蘭念佛會大講堂,成為台灣佛教首座講堂。

隨後大師組織佛教歌詠隊、弘法隊,一時青年弘法人才具備,為佛教注入新血輪。其中心平、慈莊、慈惠、慈容、慈嘉…等法師,成為佛光山首批弟子,為開展台灣佛教的重要人物。

大師其後在高雄縣開創佛光山寺,以文化、教育、慈善、共修為宗旨,致力人間佛教的弘揚,現已發展為世界性的佛教團體,追溯其源流,正是起源於「雷音寺」。
為使雷音寺成為多功能化道場,八十五年一月拆除重建而成現今十七層樓的弘法大樓,並更名為佛光山蘭陽別院。

羅東善法寺
善法寺古稱「浮崙仔菜堂」,是羅東街最早之佛堂,創設於清咸豐三年,日治時代由羅東陳純精街長與地方士紳捐資,購地建木造佛堂,奉祀佛祖和觀音,原名振昌佛祖廟,後改為振昌佛堂,民國四十八年重建,改名善法寺。

台灣佛教早期有所謂「先天」、「龍華」和「空門」等三種道場,「先天菜堂」是不嫁不娶的帶髮修行者共修的道場,猶如今日之師姑、淨士;龍華菜堂是指有嫁娶的帶髮修行者共修的道場,類似一般在家居士的居士林。空門則是指不嫁不娶的出家人修行的道場,即如今之佛寺。

經過幾十年來的發展,台灣佛教寺廟幾乎皆已發展為純粹的出家人修行的道場,而羅東善法寺則是少數僅有的龍華菜堂。

這座建寺超過一百五十年的羅東善法寺,寺中百年牌匾、石柱座及歷時半世紀以上的磬、木魚等,都有明顯的歷史痕跡;寺內還留有一尊日本佛像,雕刻精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