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部勞研所指出,AI數位浪潮來襲,勞動價值是無法取代的。圖/資料照
【本報綜合報導】AI人工智慧數位轉型浪潮來襲,不少店家導入APP、點餐機等數位工具,但勞動部勞研所調查今(1/9)日指出,服務價值AI無法取代,業者導入數位工具時仍須專人服務來提高服務品質。
勞動部例行業務報告,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於會中分享「數位科技對勞動市場影響研究:以民生服務業為例」的研究報告,建議服務業在數位轉型同時仍應加強培訓基層勞工提供優質服務,並重視人力資源價值,共創勞資雙贏。
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副研究員吳慧娜指出,資料顯示,數位科技快速發展使服務業的勞動市場結構有明顯變化,例如,批發零售業將實體店面部分轉為線上購物平台,減少實體店面銷售人員、結帳櫃台人員、行政會計人員聘僱,但也因此增加了倉儲物流人員需求。
而在餐飲服務業方面,也有業者透過導入APP、點餐機或提供行動支付,運用機器人提供送餐服務,減少前台服務人力,但也因食品外送平台興起,增加外送員的人力需求。
吳慧娜說,金融服務方面,在數位銀行普遍應用及金融科技創新趨勢下,銀行減少實體分行數量與前台服務人力,並將其轉往線上服務或轉型為客戶規劃合適金融產品服務,而為提供客戶數位理財與維護個資安全,也增加對軟體、資安工程師及資料科學工程師聘僱需求。
她說,調查顯示業者導入智能客服時,還是需要有足夠專人服務來提高服務品質。以金融客服來說,經常有掛失、帳務問題查詢及提高信用額度等立即性服務,需要專人進行身分查核驗證,而有61%受訪者表示智能客服無法即時解決問題,有66%反映服務電話接聽很久或無人接聽。
在購物平台消費部分,她表示,僅有1.2%民眾認為智能客服可以完全解決問題,有69%民眾表示智能客服僅能解決部分問題,仍有大多數問題需要服務人員處理,40%消費者反映業者僅提供信箱作為聯繫管道,沒有專人即時迅速解決問題,致消費滿意度下降。
吳慧娜指出,服務業導入數位工具,雖有減少基層勞力聘僱情形,但也創造許多創新工作機會;民眾所重視的服務價值,是AI所無法取代人類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