譜「勞動者之歌」 外送詩人 15萬公里寫4千首詩

 |2023.12.28
1640觀看次
字級
6年來,王計兵送外賣的歷程累計逾15萬公里,在途中寫下4000首詩。圖/取自當代中國官網
詩歌發表的全部稿費,王計兵(左)都會轉給妻子郭依雲,讓妻子相當感動。圖/取自當代中國官網
6年來,王計兵送外賣的歷程累計逾15萬公里,在途中寫下4000首詩。圖/取自當代中國官網
6年來,王計兵送外賣的歷程累計逾15萬公里,在途中寫下4000首詩。圖/取自當代中國官網

【本報綜合報導】「我們都生活在陰溝裡,但總有人仰望星空。」用19世紀英國文學家王爾德(Oscar Wilde)的這句話,來形容是中國大陸的外送員王計兵再適合不過,他從2018年開始送外賣,如今累計行程逾15萬公里,在日夜奔波之餘,竟寫下4000首詩。至於為何而寫?王計兵說:「如果說送外賣的生活是苦的,是日子裡喝下的藥,我的詩,就是藥後吃下的那顆糖。」

55歲的王計兵出生於江蘇省邳州(徐州市代管的一個縣級市),在1980年代,當時不到20歲的他還只是一名工人,有次隨著建築隊外出打工,偶然發現可免費借閱的書攤,便隨手拿起一本讀,文學的種子就此萌芽。

隨身帶紙筆 痴迷寫詩 

那次打工結束後,回到老家徐州的王計兵對讀書更為著迷,文學成為他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父親掏錢讓他買衣禦寒,他卻拎著幾袋書回來,甚至投入大把時間,寫出一本小說《小車進村》,被當地一本刊物選中發表。然而這本20萬字的小說手稿,最後被父親認為不務正業,一把火燒掉了。

此後多年,王計兵將寫作的渴望埋在心底,文學的火苗從未熄滅。2000年,成家的王計兵帶著妻子郭依雲來到崑山打拚,兩人擺過地攤、開過書店,拮据時甚至拾過荒,經過多年努力,最終開了一家雜貨店。條件稍微好轉,王計兵立刻買了電腦,一邊在網路論壇發文章,一邊向詩歌雜誌投稿。

郭依雲表示,她起初反對王計兵寫詩,原因和他父親一樣,覺得他寫詩太過痴迷。尤其王計兵習慣隨時都帶著一支筆、一張紙,「進貨時,他突然停下來,拿本子開始寫詩,你說耽不耽誤事?」但詩歌發表的全部稿費,王計兵都會轉給妻子,郭依雲說:「雖然沒有多少,但他的勞動成果都擱我手裡,確實有點感動」。

直到2020年,新冠疫情蔓延,雜貨店的生意日漸冷清,王計兵再次轉行,成了外賣小哥。王計兵說,每天送外賣要接觸各種人和事,很多想法被顛覆,也觸發他對芸芸衆生更深層的理解與同理心。

看人生百態 靈感浮現

讓王計兵在網路爆紅的作品〈趕時間的人〉,就源於一次不愉快的送餐經歷。因顧客留錯地址,他輾轉多趟才把外賣送到,結果不僅收到差評、遭到罰款,還耽誤其他3張訂單。下班路上,他寫下:「從空氣裡趕出風,從風裡趕出刀子,從骨頭裡趕出火,從火裡趕出水,趕時間的人沒有四季,只有一站和下一站。」藉助網路影片,這首詩閱讀量達2000萬,被讀者譽為「真正勞動者的詩」。

還有一次,王計兵給一個寺廟的建築工人送餐,他本想循家鄉的習慣拜佛再繼續送,但催餐的電話一個接一個打來,王計兵轉念一想:「我為什麼要拜菩薩,我現在就是能顯靈的活菩薩」。於是他寫下〈新寺廟〉這首詩:「時間在催,我還有很多單子需要及時配送,此刻,我才是菩薩,面對眾多的許願人」。

由於網路名聲響亮,後來他受邀加入徐州市寫作協會,父親得知消息後,告訴他:「我竟耽誤了你這麼多年。」王計兵説,經歷生活的磨難後再回頭看,會發現每一段經歷都是對人生的歷練,最後總能轉化成生活的動力。

自今年初出版第1本詩集《趕時間的人》後,他的第2本詩集《我笨拙地愛著這個世界》也在日前上架。他說:「詩是最真實的,可說我所不說的話,可做我不敢做的事,在精神層面,他就是支撐我的那根主幹。」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