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衛出版社社長林文欽今(27日)天獲頒金鼎獎「特別貢獻獎」,他開心高舉獎座發表感言:「這個獎對我來說,並沒有太慢,因為我做(出版)40年了,算是有夠好命了,才能得到這個獎。」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第47屆金鼎獎今(27日)舉行頒獎典禮,由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頒發「特別貢獻獎」給前衛出版社社長林文欽。鄭文燦頒獎致詞時說,「這個獎來得有點晚」,林文欽則開心高舉獎座發表感言:「這個獎對我來說,並沒有太晚,因為我做(出版)40年了,算是有夠好命了,才能得到這個獎。」
文化部表示,今年共計1258件作品報名,角逐包括雜誌類、圖書類、政府出版品類及數位出版類4大類組,共22個獎項,經過激烈的初審、複審及決審後,計有35件作品獲獎,84件獲優良出版品推薦。
評審團指出,特別貢獻獎得主林文欽在台灣反對運動風起雲湧之時,對抗黨國禁制檢肅和市場風暴,耕耘出版40餘年,堅持非主流的本土出版路線,其中出版的「台灣作家全集」奠定台灣文學正名及文本史料價值;「台灣文史叢書」、「新台灣文庫」、「台灣經典寶庫」、「台灣自然生態叢書」等書系,整合海內外學者作家研究論述作品,也為日後「台灣學」打下基礎,為台灣出版開創一條前衛大道。
林文欽在貢獻獎影片中分享:「人家說我是憨牛啦,我自己感覺我比較像蠻牛,我是一個台灣主義者,所以我特別強調台灣本土,前衛出版社有辦法繼續做,就是一個堅心的存在,希望以後有辦法繼續延續下去。」
林文欽致詞時則表示,40多年確實是很長的路,一路走來說實在很辛苦。林文欽說,如果重新選擇行業,出版業不是一個「智者應該為」的工作,這幾年出版產業環境確實不佳,形成「出版很簡單、賣書很困難;產能很大、產值很小」的情況,是大家要關注的問題,林文欽也呼籲,「國家的國力應反映在文化力」,鼓勵國人說母語、寫台灣書、讀台灣書。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左)頒發金鼎獎「特別貢獻獎」予前衛出版社社長林文欽。圖/文化部提供
文化部長史哲表示,台灣有華語市場最自由的創作土壤,培育出多元豐沛的台灣內容,而出版業就是關鍵的園丁,從土壤培植到閱聽人手中,從產地到餐桌,每一個環節都照顧得非常重要。
史哲表示,林文欽自1982年創辦前衛出版社,以「本土意識、人文精神、社會關懷」為宗旨,尤其前衛創社初期台灣仍在戒嚴,他戮力出版本土作家作品,被譽為台灣文學的最後堡壘,「在林社長身上,我們能看見出版人的使命感,也看見了文化人的風格,讓前衛出版社成為台灣出版史上最重要啟蒙意義的品牌。」
史哲指出,在數位化對出版界空前的挑戰底下,出版界的永續發展,政府責無旁貸,也許沒有辦法找出一個一次馬上能夠解決所有問題的方法,但要從方方面面來支持。如今年的文化成年禮金、文化幣,從6月6號上路至今,從統計上可以看到,有48%是用在購書,而明年在行政院的支持底下,文化成年禮金常態化,從16到22歲總共20億元,預測也將會有大約10億元是用在購書的經費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