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制商業簡訊變詐騙,電信業可祭違約金做為懲罰。圖/Unsplash
【本報綜合報導】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今(12/26)日提出防範簡訊詐騙機制,電信業者可要求簡訊代發業者加強認識客戶(KYC),簡訊代發業者若發送詐騙簡訊須支付懲罰性違約金。
NCC宣布,目前已經可以全面攔阻境外偽冒台灣號碼來話,也針對境外簡訊,全面攔阻「+886」國際來電提供全面的語音警示。
NCC副主委翁柏宗表示,目前所有境外語音都有偽冒攔阻跟語音警示機制,有效讓民眾提高警覺,也代表透過境外語音方式詐騙者「快要走不通這條路了」。他也預測詐騙集團可能改用釣魚簡訊作為詐騙工具,包括利用個人簡訊或是搭配貓池(Modem Pool)設備進行詐騙。因此,NCC攜手電信業者,提出防範簡訊詐騙機制。
針對境內商業簡訊,NCC說,要求電信業加強落實6月中公布的「電信事業受理申辦電信服務風險管理機制指引(KYC指引)」,並以商業契約形式要求合作的簡訊代發業者加強KYC,納入涉詐賠償條款,也就是說,如果有發送詐騙簡訊必須支付懲罰性違約金。
NCC指出,簡訊代發業者,例如三竹資訊、互動資通、簡訊王等,業者提供企業行銷簡訊等服務,業者透過招攬企業簡訊業務,再去跟電信業洽談簡訊發送的價格折扣,企業可透過簡訊代發業者向民眾發送行銷簡訊。現在透過這類機制,就是希望簡訊代發業者也要有風險控管。
NCC指出,針對境外簡訊,全面攔阻「+886」開頭的境外簡訊,同時也會根據165專線通報的詐騙簡訊內容,啟動關鍵字攔阻機制,另外,如果偵測到大量發送簡訊的行為,立即通報165專線,以加入簡訊攔阻清單。
統計顯示,NCC今年裁罰未落實KYC的電信業者相關金額有2625萬元,針對疑似涉及不法使用門號、可能用在註冊平台等衍生案件,NCC配合相關單位需要,提供門號清單或下架。
NCC也已提供約11萬9000門涉詐門號清單給財政部關務署,以利清查「EZ WAY易利委」APP註冊情形;涉及網購平台虛設帳號部分也彙整門號清單讓檢警調機關後續通知平台業者下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