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的馬戲創作者英巴爾.本.海姆著迷於運用紙張表演馬戲,她不僅專注於紙的視覺表現,同時結合高空馬戲特長,將看似脆弱的紙張化為舞台上的一部分,在12月29日至31日《紙Pli》的表演中,紙不僅僅是作為道具或裝置的存在,更是與海姆共享舞台的另一位表演者,共同詮釋著演出。圖/台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Domitille Martin攝影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台北表演藝術中心12月29至31日推出兩齣強檔馬戲,以色列馬戲藝術家英巴爾.本.海姆將帶來《紙Pli》,讓觀眾一窺表演者如何懸吊高空,漫遊於紙海,將看似脆弱的紙張化為舞台上的一部分;芬蘭視覺藝術家與魔術師凱勒.尼奧,則將獻演魔術馬戲《綠幕幻影》,以當今廣泛使用的綠幕為背景,虛實交融,體驗舞台幻境。
談到《紙Pli》的創作,英巴爾.本.海姆表示,有次她的馬戲老師要求學生創作前所未見的作品。她突發奇想,打算用紙張打造一只巨大紙鶴,在空中翩翩起舞。雖構想最終未能實現,卻激發她深入研究紙張,成為創作靈感來源。後來紙藝家艾力克西.梅拉在校內欣賞到海姆的表演,邀請她合作開發新作品。
海姆帶入「高空大繩」專業,而梅拉則向她展現紙張的多樣面貌,意外發現雙手抓繩和揉捏紙張的手指運動有著相似之處。經過多次實驗,了解當紙張被揉得越皺、越緊,強韌性隨之提升,使表演者能透過技巧在紙張上懸吊,呈現出詩意而柔美的畫面和效果。
後來兩人參加「歐洲指標性馬戲藝術家平台」,現場呈現的環節必須限時15分鐘內完成,可兩人光是製作紙繩索就花掉10分鐘,幸好最終一切順利,效果也很好,《紙 Pli》於焉誕生。
《綠幕幻影》以當今廣泛使用的綠幕為背景,通過精心設計的錯視、幻術和聲響,巧妙地揭示並掩蓋表演的生成過程,引發觀眾對真實與虛幻的深思。圖/台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由凱勒.尼奧、燈光設計師約翰尼斯.哈林凱斯,以及聲響設計師雅內.馬薩林三位芬蘭藝術家聯手打造的《綠幕幻影》,將劇場、幻術、視覺意象和馬戲結合。融入19世紀象徵死亡的綠色,呈現出舊時代劇院中被視為靈異的存在,為觀眾創造一場超越現實的奇幻體驗。
凱勒.尼奧身兼視覺藝術家和魔術師雙重身分,擅長以燈光、投影等效果,在舞台上呈現令人費解的魔術和精巧的機關表演,模糊真實與虛幻的界線。
相較於影片可在剪輯完成後隨意加入聲音,《綠幕幻影》現場演出的技術設備和音響都必須同步。尼奧指出,他在舞台上的演出,得確保每個環節流暢一致,順暢連接到舞台技術和預先編制好的電腦機關,操作其實非常消耗體能,也是表演中最具挑戰性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