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攸關歐盟擴張,和建制化的「里斯本條約」,日前遭到愛爾蘭共和國公投的否決。這不僅讓愛爾蘭政府顏面無光,也讓歐盟的改革計畫出現危機。
里斯本條約目的在取代三年前被荷蘭和法國選民封殺的歐盟憲法草案。里斯本條約被視為《歐盟憲法條約》的簡化版,放棄了《歐盟憲法條約》中規定的涉及歐盟盟歌、盟旗等帶有國家性質的象徵性內容。
里斯本條約必須所有成員國全部通過,到目前為止二十七個成員國當中有十四國批准,為避免之前歐盟憲法胎死腹中的事件再度發生,所有國家都選擇以國會表決的方式,簡化其過程,只有愛爾蘭以公投來決定。
這次里斯本條約未通過,最直接的影響是歐盟的國際地位可能削弱,特別是在跟俄羅斯與伊朗等強權打交道時,因為歐盟至少將會有一段更長的時間必須蹣跚前行,外交政策和防衛機構效能不彰,輪值主席制度也必須持續,而輪值主席制度被各界視為歐盟效率低落的根源。
愛爾蘭公投的結果,讓明年一月一日條約生效的目標已無法達成。但各國領袖和歐盟高級官員,都拒絕稱里斯本條約完蛋了,歐盟執委會主席巴洛索呼籲希望其他國家「繼續批准程序」;另一方面也決定將在十九日的歐盟高峰會,慎重的商討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