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文學與思想 南華大學辦國際研討會

江俊亮 |2023.12.23
705觀看次
字級
南華大學文學系舉辦「2023星雲大師文學與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南華大學董事長慈惠法師(前排中)、校長林聰明(前排左2)等師長與會,共襄盛舉。圖∕記者江俊亮

【記者江俊亮嘉義報導】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一生弘揚佛法,以文學開拓人間佛教的視野,著作超過4000萬字,作品充滿人間佛教的真理,極受社會大眾推崇。佛光山南華大學文學系22、23日舉辦「2023星雲大師文學與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感念星雲大師辦教育的理念與推廣人間佛教的成就。

國際研討會是由南華大學文學系主辦,南華大學人文學院、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南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中心及敦煌學研究中心合辦,南華大學董事長慈惠法師、校長林聰明、副校長高俊雄、林辰璋、李坤崇、人文學院院長慧開法師等師長出席,共襄盛舉。

「2023星雲大師文學與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由南華大學文學系學生進行開場表演。圖∕記者江俊亮

南華大學董事長慈惠法師致詞表示,星雲大師一生弘揚人間佛教、重視文化教育及人才的培養,其濃厚的文學滋養與思想皆融入佛法的弘揚。大師12歲出家,進了佛學院之後,就很喜歡寫作,而且還學習編輯雜誌、報紙,每月自行編寫一本《我的園地》,不管功課如何忙碌,一定把《我的園地》編寫完成。

慈惠法師說,大師16歲那年,在作文簿上寫了一篇約5000字的文章「一封無法投遞的信」思念亡父,當時佛學院國文教師聖樸法師讀畢,在評語欄中寫著:「鐵石心腸,讀之也要落淚。」沒想到,半個月之後,這篇文章竟出現在江蘇省鎮江市的《新江蘇報》,而且連載好幾天,造成轟動。

慈惠法師準備星雲大師編寫的小書,與參加國際研討會的學者結緣。圖∕記者江俊亮

事後大師才知道,原來老師不事先告訴他,是因為擔心文章若不被採用,怕會傷害他的自尊,擔心他往後沒有信心寫作。這件事,讓星雲大師非常感念,也讓他明白「做人要替人著想」的道理,自此一輩子奉行。

慈惠法師指出,星雲大師從大陸到台灣,由於時代動蕩,生活窮苦,但他仍不放棄寫作,筆耕不輟,直到90歲還在寫作,用深入淺出的文字,引經據典講述佛法,畢生作品包括散文、雜文、新詩、古典詩等多種文體,題材多元,並輯成《星雲大師全集》395冊,以文學弘揚佛法,啟迪無數人的心,期許大家秉持大師的精神,透過文學的力量,帶給社會正面、良善的影響。

南華大學校長林聰明期許透過國際研討會向典範學習。圖∕記者江俊亮

南華大學校長林聰明表示,星雲大師推行人間佛教極為重視教育,畢生著作豐富、論述多元,不僅蘊含佛法,更將三好四給的精神融入其中,讓讀者透過閱讀也能學習星雲大師的人生哲學,期望透過研討會持續帶動研究風潮,讓大家更認識星雲大師推行的人間佛教,並向典範學習。

南華大學文學系主任鄭幸雅指出,為期兩天的國際研討會主題類別包括星雲大師的管理智慧、佛教興學、佛教文化、詩歌人間、菩薩戲劇、人間佛教等,論文以不同視角,深入剖析大師在宗教實踐裡文學敘事的多元深耕開拓。

南華大學文學系主任鄭幸雅期許透過國際研討會,共同推動人間佛教的深化實踐。圖∕記者江俊亮

鄭幸雅表示,南華大學文學系自2018年起即舉辦以星雲大師為主題的國際學術研討會,獲得廣大迴響,今年以星雲大師的文集作品為範疇,聚焦其中的佛教文學、詩歌文學、傳記文學與藝文作品,研討星雲大師文學與佛教傳播、美學、文學思想等相關議題,以學術研究論述,共同推動人間佛教的深化實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