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方第28次會議(COP28)經過「加班」一天後,終於在13日落幕。198個國家地區談判代表針對決議達成共識,承諾「進行能源系統轉型,脫離化石燃料」,並以公正有序的態度,在這關鍵10年加速行動,以利在2050年前達到淨零。這是氣候峰會史上,首次在決議明確提到化石燃料。
這份決議並未包含歐美國家期待的「逐步淘汰化石燃料」(phasing out fossil fuels),而是採用較為中性的「轉型」字眼(transitioning),去處理棘手的化石燃料議題。此外,決議也認可全球碳排放將會在2025年前達到高峰,並承諾淘汰「無效率的化石燃料補貼」。
峰會原定12日結束,但因第一份決議草案未納入「逐步淘汰化石燃料」,引發歐美等國不滿,最終決議難產而延會。13日凌晨,COP28主席賈柏(Sultan Al Jaber)先與各國代表私下磋商,接著公布第2份決議草案並召開全體大會。
賈柏表示,各國代表應該為達成歷史成就而感到驕傲,「我們對全球盤點做出全面回應,制定了強力的行動計畫,讓控制1.5℃升溫保有可能性」。
逐步淘汰化石燃料 127國支持
賈柏提到,這是峰會史上第一次提到甲烷與減量,也是首次有最終協定納入關於化石燃料的文字,堪稱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共識」(UAE consensus),他強調,這份協定「不能光說不練,如果我們團結,就可以對未來產生深遠影響」。
根據太平洋島嶼氣候行動網絡(Pacific Islands Climate Action Network)調查統計,今年共有超過127個國家地區支持「逐步淘汰化石燃料」,較去年僅80個國家地區大幅增加,顯示支持聲浪愈來愈高。
我再生能源 瞄準增3倍目標
針對COP28承諾「進行能源系統轉型,脫離化石燃料」,環境部政次施文真認為,化石燃料逐步淘汰就2050淨零來說是很關鍵的指標,未來政策規畫會將民生衝擊納入考量,能源政策部分將與國際同步朝再生能源發展3倍前進。
至於化石燃料價格在談判後是否有波動,甚至影響民生?施文真認為,中長期來看,在大多國家都宣示淨零的情況下,各國都會調整化石燃料的使用比例,其價格也會因各國政策驅使,不見得有很大的波動,甚至較為和緩。
學者方面,台大風險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周桂田肯定此次大會在政治議程上的突破。他提到,台灣過去以高碳、低價的生產體系成為全球供應鏈重要一環,內部則因爭執核能浪費了20年時間,導致綠色科技落後日、韓等布局甚久的國家,「COP28包括再生能源在內的多項決議,都驅動著台灣必須快速前進」。
台師大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葉欣誠則認為這是一次沒有「驚喜」的大會。他說,「轉型(transitioning)」用詞力道不如「逐步淘汰(phasing-out)」,決議也未設下時間表,不利於在大會後形成具體的工作目標及計畫,「預期COP29還會重新爭論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