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減30%肉類消費量 可抵航空旅遊整年排碳量

 |2023.12.12
490觀看次
字級
一份新報告指出,若將人類三分之一的肉類消費轉換成植物性飲食,幾乎可抵消全球航空旅行的全年排碳量。圖/freepik

【記者趙奕寧綜合外電報導】全球各國致力減碳,尋求達成溫控目標之際,減少肉類消費可望為地球帶來巨大好處;一份新報告指出,若將人類三分之一的肉類消費轉換成植物性飲食,幾乎可抵消全球航空旅行的全年排碳量。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8次締約方會議(COP28)首次全面盤點《巴黎氣候協定》減碳進程,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評估,全球暖化狀況加劇,很可能在2030至2035年之間突破升溫1.5℃的門檻;欲達成升溫1.5℃以內目標,必須在2030年前減少42%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聯合國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評估,欲達成升溫1.5℃以內目標,必須在2030年前減少42%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圖/freepik

英國非營利環保組織Madre Brava委託研究顧問公司Profundo撰寫的報告顯示,許多國家或地區的肉類消費量高於建議水準,包括美國、加拿大、澳洲、中國大陸,僅東南亞地區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攝取量低於建議水準。

研究人員推算,若在這些肉類消費量偏高的國家和地區,改以天然食品和植物肉類產品替代30%牛肉、豬肉和雞肉,每年可減少7.28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相當於抵消2022年全球航空旅行的排碳量。

另外,轉換成植物性飲食也可釋出340萬平方公里的農田,等同於印度的面積,讓這些土地回歸自然,促進生物多樣性和吸收碳排放。

若在這些肉類消費量偏高的國家和地區,改以天然食品和植物肉類產品替代30%牛肉、豬肉和雞肉,每年可減少7.28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相當於抵消2022年全球航空旅行的排碳量。圖/freepik

改為生產植物性蛋白對環境益處多

Madre Brava的董事總經理尼科·穆茲(Nico Muzi)表示,在目前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喪失和水資源短缺的情況下,適度轉向植物性蛋白帶來的益處十分驚人。

如果肉類消費量下降30%,每年將拯救1億頭牛、4.2億隻豬及超過220億隻雞的生命,這相當讓美國現今所有牛隻都免遭屠殺。

此外,農業使用的土地數量將大幅降低;正如報告指出,與動物肉類生產相比,植物蛋白生產只使用很少部分土地,進而大量減少森林砍伐,並保護生物多樣性。

且生產植物蛋白的用水量較少,相關的水源、空氣汙染也更少,還能消除抗生素抗藥性和人畜共通流行病的風險。

如果肉類消費量下降30%,將土地改為生產植物蛋白的用水量較少,相關的水源、空氣汙染也更少,還能消除抗生素抗藥性和人畜共通流行病的風險。圖/freepik

減少肉類攝取帶來的改變

科學家們一致認為 ,談到氣候問題, 實現《巴黎氣候協定》的唯一途徑是大幅減少肉類的生產和消費。

穆茲表示,即使採取集約化和高效率措施減少碳排放,也不足以使蛋白質生產符合氣候目標,因此,讓永續蛋白質成為消費者最便宜、最簡單的選擇更顯重要。

根據研究結果顯示,若英國和歐盟公民周一、二不吃肉,並食用全植物蛋白和植物肉,可以減少810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相當於從歐盟和英國道路上清除近四分之一(6500萬)輛汽車。

這也對釋放水資源產生可觀的影響,釋放的面積比英國面積(27萬平方公里)還要大,並節省2.2立方公里的水,即每年88萬座游泳池的水。

歐盟與消費有關的碳排放,超過36%來自食品,其中動物產品占70%,且肉類和乳製品生產是歐盟最大的甲烷排放源,甲烷是對氣候變遷影響最顯著的溫室氣體。

穆茲表示,歐洲民眾攝取的肉類是均衡且健康飲食建議水準的4倍,因此,適度改為食用植物性食品,不僅有利於健康,也對地球健康有益。

適度改為食用植物性食品,不僅有利於健康,也對地球健康有益。圖/freepik

生產植物性蛋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報告指出,世界人口在2030年前將持續增加,以植物性產品取代肉製品,相同面積的土地可生產14倍以上的蛋白質,有助滿足需求。

Profundo對農田進行模擬實驗,推算生產牛肉或生產混合植物蛋白(豆類、燕麥、豌豆及大豆)的狀況。

結果顯示,到2030年,在土地面積相同的情況下,生產牛肉能滿足全球2%人口的蛋白質需求,生產混合植物蛋白則可滿足全球28%人口的蛋白質需求。

圖為農機在大豆田中進行中耕作業。圖/新華社

報告指出,鑑於一些養牛土地不適合農作物生產,因此,從牛肉轉向植物蛋白可以額外釋放13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相當於法國、德國和義大利土地面積的總和,讓土地回歸自然以吸收碳並促進生物多樣性。

報告結論指出,生產肉類是供應廉價且不永續的蛋白質的低效方式,為了提升糧食安全,各國領袖應該考慮提高蛋白質作物的產量並減少牛肉的產量。

生產肉類是供應廉價且不永續的蛋白質的低效方式,為了提升糧食安全,各國領袖應該考慮提高蛋白質作物的產量並減少牛肉的產量。圖/freepik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