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抽菸也罹肺癌 空汙煙害恐成誘發因子

王淑芬 |2023.12.07
496觀看次
字級
不抽菸也得肺癌,醫生於臨床發現很多粉領族罹肺癌,提醒防空汙及煙害。圖/Unsplash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肺癌已是全世界發生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在台灣肺癌的發生率僅次於大腸癌,在十大癌症死因中卻連續高居榜首。過去大家多認為抽菸易導致肺癌,但卻有很多沒有菸史的粉領族也罹患肺癌,醫生提醒遠離空汙、煙害。

正值壯年的撞球名將楊清順也於昨日因肺癌病逝,讓大家又關注起肺癌的病因。

阮綜合醫院胸腔內科主任蕭惠元今日指出,肺癌的高死亡率多因發現時間太晚,有逾5成的病患發現時已經進入第四期,他提醒檢查有助於提早治療。

醫生指出,過去大家多以為抽菸易導致肺癌,但是臨床上有愈來愈多沒有抽菸史的女性卻罹患肺癌,讓很多家庭主婦或粉領族憂心忡忡。

蕭惠元說,造成肺癌的危險因子首要來自於菸害,不論是患者自己抽菸、二手菸或三手菸,因為尼古丁殘留物會附著在衣服、車子、家具上,和空氣作用產生亞硝胺,讓人不知不覺中吸入危害肺部健康,其次是空氣汙染, 包括汽車或工業廢氣等,乃至於廚房油煙、芳香劑等,長期累積都可能誘發肺癌的發生。

甚至,一些老舊建築的建材中還有已經被禁用的石綿,也可能因為頻繁接觸而致癌,另外不能忽視的是來自於基因遺傳。

他指出,若是父母、兄弟姊妹或子女曾是肺癌患者,親人罹病的機率約為一般人的2至3倍。

蕭惠元說,如果本身有肺部慢性疾病,如肺結核、肺纖維化等,也可能因為反覆發炎,在細胞修復過程中產生癌變。醫生建議患者應定期接受肺部影像檢查,至少每年一次X光追蹤。

防範肺癌,首先要戒菸,醫生提醒高風險族群定期電腦斷層檢查;臨床顯示,肺癌第一期患者的5年存活率約9成,到第4期僅有1成。醫生建議有抽菸習慣或家族史等高風險族群,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特別是國健署已經開放補助每兩年一次篩檢,若家族有人曾罹患肺癌,或是癮君子等,可諮詢接受免費篩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