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19日將舉行總統決選,嚴峻的經濟情勢料將成為選戰的決定性因素。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阿根廷國家統計暨普查局(INDEC)當地時間13日宣布,阿根廷的年通貨膨脹率達到143%,這個南美糧倉19日將舉行總統決選,嚴峻的經濟情勢料將成為選戰的決定性因素。
綜合法新社與路透報導,阿根廷民眾19日將前往投票所,在經濟部長馬沙(Sergio Massa)和政治素人、自稱「無政府資本主義者」米雷伊(JavierMilei)之間作出抉擇。
這兩人代表了拉丁美洲第3大經濟體阿根廷對未來截然不同的選擇。儘管米雷伊在民調中略微領先,但分析人士認為選情相當緊繃,勝負難料。
阿根廷在經歷數十年來反覆出現、以債台高築、財政管理不善和貨幣震盪為特徵的金融危機後,如今在高達3位數的通貨膨脹率下苦苦掙扎。
圖/法新社
阿根廷國家統計暨普查局宣布,10月年通膨率達到142.7%,月漲幅為8.3%,儘管已低於8月和9月峰值,也低於分析師預測。
多年來,阿根廷一直在與高通膨搏鬥,去年通膨加速至1991年來最高水準,經濟學家將其歸咎於當局大舉印製鈔票,以及民眾對阿根廷披索始終缺乏信心。
68歲的退休人士歐提茲(Maria Teresa Ortiz)靠著退休金和縫縫補補的針線活為生,每小時工資為400披索(約1美元)。
歐提茲說:「我們根本買不起新東西,買不起新運動鞋,買不起新夾腳拖,買不起新牛仔褲,也買不起襯衫或T恤,只能在市集裡尋找舊貨。」
43歲的食品外送員賈西亞(David Garcia)說:「每天出門買東西,都會看見物價上揚,採買食材做頓飯,也不曉得要花上多少錢。」
圖/美聯社
反建制派的自由主義經濟學家米雷伊以政治素人姿態崛起,被視為選民厭倦阿根廷財政危機的象徵,他矢言要關閉央行,並使經濟美元化,吸引了對數十年來生活品質持續下降深感不滿的選民。
自今年1月以來,阿根廷消費者物價上漲了120%。
阿根廷人對通貨膨脹並不陌生,在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阿根廷曾出現幾次惡性通膨,當時通貨膨脹率高達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