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難割捨機車 9成會續買

 |2023.11.13
447觀看次
字級
「台北橋機車瀑布」相當有名,曾吸引外國遊客朝聖,還多次登上國際版面。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據交通部10月31日發布最新《機車使用狀況調查報告》,高達近9成機車使用者未來仍會續買機車,僅約1成機車使用者未來不打算再買機車,但擬移轉至自用小客車占33.6%、其他輛機車占24.2%;打算轉換至公共運輸僅占8.1%,連1成都不到。

為減少私人運具使用,政府除推動客運車輛電動化,還訂定2030年市區公車電動化、2040年全面運具電動化,認為禁售燃油汽機車後,民眾汰舊換新需求也會減少。但據調查報告指出,近9成機車使用者會續賣機車,其中逾7成仍選擇燃油機車。

提高使用成本

阻斷持有念頭  

學者直言,機車便利、持有成本低廉等特性,公共運輸再撒幣補貼,仍敵不過機車這個最大對手,唯有提高使用成本,如機車停車全面收費等,才能阻斷持有念頭。

台灣人之所以難割捨機車,逢甲大學智慧運輸與物流創新中心副主任鍾慧諭指出,公部門稱機車使用族群以弱勢居多,但實際與所得無太大關聯,台北市之外家戶幾乎都有機車,機動程度高,且持有成本太低,才是原因。她表示,公共運輸票價再多低廉,騎車還是更便宜,政府未正視機車的方便性,對民眾來說難取代。

中央警察大學交通學系教授曾平毅分析,早年機車大量發展,政府錯失引導私人運具至公共運輸良機,並非僅低所得族群騎車,而是幾乎是家戶普遍使用的程度,公共運輸月票補貼只是受惠既有通勤族,對轉移私有運具不具誘因。

如何減少民眾高度依賴機車?鍾慧諭主張,機車停車格全面收費,且要「計時」而非「計日」收費,加重使用停車成本,可先從需求高的停車路段,辦理計時收費。曾平毅也說,阻斷民眾持有私人運具,唯有提高持有及使用成本,包括變得不好停車、採「計次」收費,甚至是停車全面收費,養成民眾意識到擁有機車後續須付出相應社會成本。

受限里程焦慮

電動機車僅5%

環團指出,目前台灣電動機車普及率不到5%,顯示相關政策對民眾無感,認為除補助,還要打造友善環境,才能增加誘因。

綠色和平專案主任張皪心指出,推動運具電動化需要長期規畫,不能光靠補助,更要打造友善的環境,才能提升民眾選擇電動機車的誘因;她說,下一任總統勢必要推行電動運具,首要須加速普及充電設備,緩解民眾對電動機車的「里程焦慮」,同時,逐步規畫燃油車輛進出管制,多管齊下並加強宣導,讓民眾認同電動運具對達成淨零碳排、減少空氣汙染等好處。

荒野保護協會棲地守護部議題專員黃嘉瑩表示,從燃油機車變成電動機車,捨棄私人運具改搭大眾運輸,都是巨大的習慣改變,除要加強宣導相關資訊,也要增加足夠的誘因如電動機車電池收費標準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