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例全眼移植 醫師:可望重見光明

 |2023.11.10
436觀看次
字級
美國46歲工人詹姆斯遭受7200伏特電擊,雖保住小命卻身受重傷也失去左眼,5月接受全球首例全眼球移植手術。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紐約一個外科醫師團隊執行了全球首例全眼球移植手術,這項手術被喻為醫學一大突破,雖然目前還不清楚患者是否能透過這顆器捐的眼睛重見光明,不過醫師抱持很大希望。

這項開創性手術涉及移除器捐者一部分的臉部和整顆左眼,包括左眼的血液供應和視神經,並移植到美國阿肯色州一名線路工人身上。

這名46歲工人詹姆斯(Aaron James)2021年6月遭受7200伏特電擊後雖保住小命卻身受重傷,包括失去左眼、鼻子、雙唇、門牙、左臉頰和下巴,以及慣用手左手前臂。

「時人雜誌」(People)報導,詹姆斯原本是一位英俊魁梧、蓄鬍的男人,事故發生後,他有長達2年時間不敢照鏡子,不願臉上傷痕提醒自己現實已經改變:一條縱橫交錯的傷疤畫過臉頰,原本鼻子的位置只剩下平滑封閉的小隆起,嘴巴也只剩一個小孔,原本左眼的位置變成一個窟窿。

詹姆斯後來轉院至臉部移植領域頂尖的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NYU Langone Health),並於5月27日接受手術。

全眼球移植長久以來一直是醫學界夢寐以求的成就,雖然過去在動物身上有一些成功案例,也讓這些動物恢復了部分視力,但卻從未在活人身上施作過。

主刀醫師羅德里格斯(Eduardo Rodriguez)接受法新社訪問時表示:「這是一個未知領域,但我們期待能加以探索。」

據法新社報導,這是羅德里格斯執行的第5次臉部移植手術,他表示,2021年他剛開始操刀時需耗時36個小時,如今已能縮短為21個小時。

他還說,臉部移植不再是實驗性手術,應被視為一些嚴重毀容案例的「照顧標準」。

視網膜眼科醫師德達尼亞(Vaidehi Dedania)表示,詹姆斯目前還無法用移植的左眼看世界,不過這顆義眼看起來非常健康,血液供應良好,眼壓也正常,且正在產生電訊號。德達尼亞說:「我們抱持很大希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