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河廢棄物現況曝光 關渡大橋、蘆洲蟬聯熱點

 |2023.11.02
589觀看次
字級
關渡大橋、蘆洲區蟬聯垃圾集中熱點。圖/荒野保護協會提供
荒野保護協會今舉辦「2023台北淡水河河川廢棄物快篩成果」記者會。圖/胡瑞玲

【本報台北訊】荒野保護協會2020年發表全台第1份淡水河川廢快篩調查報告,今年再針對淡水河域複查,比較2020年與2023年川廢數量發現,河岸段廢棄物明顯增長,相較3年前平均每公里73袋垃圾,今年增至156袋,其中有7成為一次性飲食廢棄物。荒野保護協會指出,感潮河段河道彎道處與密集植被中垃圾較易集中,盼公私協力加強監測清運。

荒野保護協會今舉辦「2023台北淡水河河川廢棄物快篩成果」記者會,號召36名在地志工,以單車或徒步的方式走訪大漢溪、新店溪、基隆河、淡水河及出海口,完成長達283.5公里的全流域踏查,清出總袋數5萬6617袋(每袋14公升),河岸2萬4318袋、海岸3萬2299袋。

荒野保護協會棲地守護部海洋專員徐筱珺表示,本次調查發現,廢棄物堆積位置以河道交會處及感潮河段為主,受到地形彎曲與植被型態影響,廢棄物多堆積於下游3處河岸段,有8成的垃圾集中於6%河岸段上。

其中主要川廢熱點集中在銜接雙北的重要交通樞紐及觀光旅遊地標,如連接淡水與八里的「關渡大橋」,可騎單車飽覽基隆河匯流口沿岸風光的「社子島(基隆河岸)」,以及人口密度全台第二的 「蘆洲地區」淡水河沿線步道。

徐筱珺指出,河岸段廢棄物類型合計有近7成皆為生活常用一次性飲食廢棄物,前3名為塑膠瓶罐容器占28.8%、塑膠袋(含食品包裝袋)占24.1%、飲料杯/吸管/免洗餐具占15.3%。

另外,比較2020與2023年川廢快篩數據顯示,河岸段部分廢棄物量明顯增長,相比3年前平均每公里73袋垃圾(每袋14公升)堆積於河岸中,今年則增至平均每公里156袋垃圾,增加高達1倍。但海岸段廢棄物量則有改善,今年淡水河出海口堆積垃圾為3萬2299袋(每袋14公升),與3年前相比減少約千袋廢棄物。

徐筱珺說,河段上游多惡意棄置堆棄垃圾於人煙稀少的河道邊;河段下游則受到地形與潮汐影響易堆積垃圾於感潮河段河道彎道處與密集植被中,雨勢較大時廢棄物將加速沖刷入海洋。

針對關渡大橋、蘆洲區蟬聯垃圾集中熱點,新北市環保局簡任技正許銘志表示,雖然平時有維護清理,但因蘆洲至關渡大橋為感潮段,甚至還有紅樹林,垃圾一旦卡進去就很難出來,就算投入很多資源清理,仍會成為熱點,因此除了清運,還要源頭減量。

許銘志說,疫後民眾消費行為已改變,外送平台與網購興盛,因此,新北市政府與網購業者合作,進行循環包裝來減少一次性廢棄物,只要不讓垃圾進入河川,就能讓環境有所改變;另外明年起也會與明志科大合作,針對淡水河流域進行稽查,新北市除原有的清潔隊人力,也會投入河濱高灘地巡守隊,持續關注熱點。

荒野保護協會表示,期待公部門的川廢清運執行更有效率,呼籲一次性廢棄物減量、遊憩垃圾處理等政策持續優化,同時喚起大眾對河川保育議題的重視,從自身做起影響身邊親友減少使用一次性廢棄物,從護一條溪開始共創永續未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