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墓不只中華文化 波蘭在這一天緬懷先人

 |2023.11.02
358觀看次
字級
波蘭在小孩要糖果這天不搗蛋,會在這天到墓園用和鮮花漂亮蠟燭緬懷先人,就像中華文化的清明節。圖/unsplash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每年的11月1日,當大部分國家在慶祝「不給糖就搗蛋」這天竟是波蘭人的清明掃墓節,又稱Wszystkich Świętych或Uroczystość Wszystkich Świętych即「所有聖人的節日」或「萬靈節」。

在這一天,波蘭人穿越全國前往各地已故家人和親戚的墓地,整理墓園,點上蠟燭以及獻上鮮花。

這一傳統源於Dziady(祖先),一種紀念祖先的異教徒民間儀式。並在835年被教皇格雷戈裡四世(Gregory IV)取代為官方宗教節日。

在Dziady期間,人們相信死者加入了活人的世界。 波蘭人會烘烤小麵包或甜食,帶到墓地分享給亡靈。部分家庭也會在家中進行簡單聚會。如今,在一些波蘭、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地區,象徵性的食物例如pańska skórka,一個波蘭傳統甜食,類似棉花糖,呈現給亡靈的食物,會在華沙墓地附近出售。

在「不給糖就搗蛋」這天,波蘭的墓園人們採購蠟燭與鮮花。圖/中央社

在波蘭其他地區例如克拉科夫則是提供miodek turecki(土耳其蜂蜜),盧布林則以szczypka(長條形的糖果)作為亡靈的食物。

現今這些象徵性的食物,大多是分享給在墓地的神職人員或流浪漢等,主要的目的是帶來良善的循環。

人們也會帶著裝飾性的蠟燭(在波蘭語中被稱為znicze)和各種顏色的菊花,布置在他們親人的墳墓上。夜晚時,全國各地的墓地裡都會有數百萬支燭光,這些蠟燭將會點亮長達一周。

蠟燭及其分散的溫暖光芒在墓地閃爍,形成了美麗與寧靜的夜晚。在一些墓地,也會有當地牧師用揚聲器舉行彌撒,為亡靈禱告。

在波蘭有以下公共墓園提供遊客參觀,如果剛好有在這天到訪波蘭,可以體會波蘭虔誠的宗教信仰,以及對已故亡靈的思念。

Cmentarz Powązkowski(華沙),這是該市最古老的墓地之一。 它成立於1790年。據估計,這裡有100多萬人埋葬。

一大早墓園在「不給糖就搗蛋」這天早已經有許多前來掃墓的波蘭民眾。圖/中央社

Cmentarz Zasłużonych na Pęksowym Brzyzku(扎科帕內),這個墓地位於扎科帕內一座古老的木製教堂後面。與波蘭的傳統墓地不同,這些紀念碑是用岩石和金屬雕刻的,或者建成高大的木雕形狀。是藝術品,讓人感覺好像漫步在一個童話故事裡。

Cmentarz Żydowski(羅茲),曾經是歐洲最大的猶太墓地。 成立於1892年,裡面有大屠殺的亂葬墳墓。

Cmentarz Rakowicki(克拉科夫), 是克拉科夫最大、最重要的墓地。 許多著名的人埋葬在這裡,包括教皇約翰·保羅二世的父母。

Cmentarz Centralny(什切青),這是波蘭最大的墓地,也是整個歐洲第三大墓地。

波蘭充滿鮮花與燭光的墓園。圖/中央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