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水稻田,與新聞無關。圖/簡慧珍
【記者吳亭頤台北報導】為安定農民收益,農業部自2017年起擴大推動農業保險,目前已開辦27種品項、43張保單,覆蓋率達52%,無論在投保件數、面積或理賠件數及金額等指標,均較2021年1月1日農業保險法施行前顯著成長,其中理賠件數及金額分別增加3.3萬件及21億元,提供農民營農最實質的保障。
農業部表示,農業保險法正式施行,將原非天然災害現金救助的疫病、蟲害、市場價格等亦納入承保事故,擴大農業保險保障範圍;以2022年推出水稻收入保險為例,分為「基本型」及「加強型」,其中「基本型」保險費由農業部全額補助,「加強型」則補助2分之1。
農業部指出,當年度投保22.1萬公頃,投保率達80%,因1期作稻熱病嚴重影響稻作產量,全年度共理賠4.3億元、受益農民達2.1萬人;再以釋迦收入保險為例,2021年及2022年釋迦受氣候及中國禁止輸入影響,致連續2年銷售價格及產量均減少,理賠金額超過6億元,均是透過保險機制有效穩定農民收益。
農業部說明,農業保險與其他產業措施最大不同在於農民需要自繳部分保費,如何導引農民從習於領取現金救助至農業保險,即是一大挑戰;近年來透過持續加強宣導及輔導,不斷地向農民宣導農業保險觀念,建立起風險分攤與管理的概念。
以112年為例,即辦理約60場次的宣導說明會議及教育訓練,參與農會及農民人數逾3000人,已讓農民進一步懂得風險分散,加速普及農業保險;截至今年9月底,累計投保件數62.4萬件、投保面積57.5萬公頃,投保金額達939億元。
不過目前農業部作法仍是農保及現金救助共存;以這次小犬颱風為例,農業部雖已推動水稻收入保險,但此次仍依據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規定,公告苗栗、台中、彰化、雲林及嘉義等受損區域為辦理現金救助及低利貸款地區,其救助額度為每公頃1萬8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