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議者希望回歸人本交通,實現行人零死亡的願景,終結行人地獄。圖/本報資料照
【本報綜合報導】台灣交通亂象嚴重,包括車輛駕駛不停讓行人、人行道狹小以及交通設施不友善,且造成事故與傷亡,曾遭外國媒體形容為「行人地獄」。
據統計,台灣去年交通事故造成超過3000人死亡,其中394名行人因為交通事故死亡、1萬6000多人受傷。相較之下,人口是台灣五倍以上的日本,去年交通事故死亡僅為2610人。再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相比,每10萬人交通事故的死亡數,台灣遠超OECD八倍。
為了終結台灣交通亂象,當局已推出交通新制,包括車輛不讓行人加重開罰新台幣6000元;人行道違停、不讓行人優先通行等13項違規恢復或開放檢舉;新的違規記點累計期間由半年延長至1年,每達12點,吊扣駕駛執照2個月。
然而,這項政策引發開車族反彈,兩派意見僵持不下。反對者認為,台灣交通問題是「先天不足,後天失調」道路老舊,現在工程和教育都還沒做的很完善,且沒有配套措施的情況下實施嚴格執法,駕駛人在先天不足的道路上,很難不違規,加上又用檢舉記點懲罰違規駕駛人,實屬不合理,現在開車出門總是心驚膽跳,整天擔心是否後面有「檢舉蟑螂」出現。
日前有網紅發起遊行做募資宣傳,請每位關懷行人安全,期待台灣交通進步的每個人參與遊行,以達到終結行人地獄、回歸人本交通,最終實現行人零死亡的願景。
倡議保障行人權益的人士指出,歐洲各國及日本都曾深受「車本主義」所苦,經過多年努力,終於成功轉型回「以人為本」。台灣的交通安全仍舊落後歐美國家,每年有3000多人命喪馬路,是所有人都需考議題。
以日本為例,大多數汽車駕駛已養成讓路給行人的安全意識,日本的道路安全教育更是從小做起,為了守護學童的「通學路」,日本政府煞費苦心。在英國,無論是大城市或小鄉鎮,「行人最大」是百分之百落實的交通準則,而良好的道路設計可以引導行人與車輛,協助排除人為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