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林憲能 返鄉做茶體悟純粹 文/陳昭妤 |2023.10.17 語音朗讀 100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林憲能初出社會時,從送家具的小弟開始努力,且自學設計。圖/林憲能提供 林憲能在做茶過程中深有體會,他表示,在面對茶葉的時候,很多雜念會消失。圖/余承翰林憲能喝茶不受繁複禮節綑綁,單純享受其中的輕鬆氛圍。圖/余承翰林憲能兒時在坪林長大,對家鄉有著深厚情感。圖/林憲能提供林憲能(中)期待能透過自己,讓更多人了解原生態茶種的美好。圖/余承翰 文/陳昭妤 霧氣繚繞中,輕推小巧木門,只見山林中藏著雅緻庭園,成就另一片世外桃源,這是林憲能一手打造的後半生風景,安放著他的收藏、品味,還有夢想。從家具店小弟一路做到卡希納(Cassina)、FLOS等頂級家具、燈飾總代理商,生於坪林的林憲能,因家境問題早早上台北打拚,憑己力自學設計,奮鬥了大半輩子,45歲那年他轉個身往前走,回到家鄉,打造出「前後象藝文空間」,作為文化交流場所,也讓眾人了解台灣早期器物及茶文化。60歲那年,林憲能慢下腳步,回歸自然、接觸土地,開墾荒廢一甲子的茶山,學習做出純粹好茶。茶香繚繞裡,他坐定於自然與藝術間,品嘗奔波多年後才有的安定,也為故鄉坪林重新尋回光采。「在我們小時候,北宜路還是石子路,要從坪林去台北很不容易。」69歲的林憲能憶起兒時,懷念湧上心頭。因父執輩以耕田維生,他自小便幫著除草、放牛,「那時爸爸只要說『下田』就是去田裡工作,『上山』的話就是採茶。」坐在田埂邊,撿著石頭朝夕陽丟去,白鷺鷥飛累了,就停靠在橘黃色的光線下,與小小的林憲能對望。生活雖不寬裕,卻怡然自得。當送家具小弟 勤勞自學成材但務農在當時老一輩眼中,仍屬沒前途的工作,「那時鄉下的父母都會鼓勵年輕人出外打拚,我媽媽也不例外。」於是初中畢業後他便上台北,半工半讀念完高中,「最窮的時候,吃饅頭配水就是一天。」。某回經過台北市某家具店,望著精巧的樣品屋,自小對室內空間就有興趣的他,決定入內應徵,成了送家具的小弟。勤儉耐吃苦的農家精神,深植在林憲能體內。因租不起房子,他整理了一包盥洗用具,就這樣住進店裡。晨起沒事,他打掃之餘,也把店內的家具全數研究一輪。拿起攤放在桌上的設計圖,他一筆一畫臨摹,「不到1個月,我就熟悉那些技巧了。」畫了第1張圖送到工廠,被稱讚「畫得有夠清楚,1公分都不差。」林憲能逐漸將自學的專業應用到家具服務裡:為客人設想擺放細節、也無償處理所有疑難雜症。某回王永慶的妹妹想在田中央蓋別墅,他騎著腳踏車來回新店和信義路多趟,熬夜畫出室內設計圖,成了他接觸的第1個設計案。那一年,他19歲。回看這段過程,林憲能笑說「當一個小弟,你坐在那邊也是過一天,不停地做也是過一天。」一直到他創業後,拿下多間國際家具、家飾代理,這態度始終沒變過。憑熱情與毅力 拿下國外代理和卡希納相遇的那一年,林憲能剛滿24歲,拿著媽媽為自己跟的會,加上積蓄,他決定出外獨立開公司,「從20萬創業到現在。」某回,加入設計協會的他,因到日本參觀了設計中心,看見卡希納富含文化底蘊的家具系列,深受觸動。「我能感覺那裡面有設計師滿滿的理念和愛,一看就非常喜歡。」儘管一句英文也不會,他仍拜託同業帶自己到義大利,比手畫腳爭取代理。「雖然不太會講英文,但我還是知道一些家具名詞,到後面有些品牌還會說『這個人很懂家具,也很有品味。』」熟讀各個大師的理念和設計,就這樣憑著執念和毅力,林憲能順利拿下代理,雙方一合作就是30多年。墾荒山做小徑 鄉鄰開心協助對此,他歸功當時競爭者少、景氣好,但他也直言「面對想做的事情,就是要不停不停地去追求,只要有愛,你就有動力去累積自己。」做茶,是林憲能60歲的另一轉折。「大概9年前,我開始把公司交給年輕人,自己回到坪林,每天爬爬山,接觸自然。」走訪山林的過程中,他發現許多茶山荒廢多年,但其中卻藏著吸收大地靈氣的珍貴老茶樹。「看小時候的茶山荒廢在那總覺得很可惜,就找人來整理,也做小徑,讓大家可以走進來。」鄰里一聽林憲能要回來照顧這些茶山,也都很開心,搭把手幫忙的不計其數。為了不辜負採茶人的辛勞,林憲能投入研究做茶,這一鑽研就是5年。「我先把所有茶都研究完,包括它的物理變化跟化合物變化。」所謂物理變化指的是植物的萎凋、走水、日晒等過程,化合物變化則牽涉到發酵控制。林憲能認為,坪林這些茶山得天獨厚,不僅本身面東南,砂礫土也非常適合茶葉生長,且因周圍沒有什麼人為汙染,山嵐水氣都乾淨,無需施肥,自然能產出高品質茶葉。不空談不放棄 用行動實踐想法相較許多茶人喜歡強調品茶時的禮節,對林憲能來說,喝到讓自己身心舒暢的茶更為重要。「喝茶對我來說是很輕鬆的事。很多人喝茶喝到後來會很癡,整個人鑽在裡面,那對我來說太累了。」他喜歡獨自一人待著,偶爾有朋友來訪便輕鬆相聚,泡茶聊天,「喝到好的茶,就像呼吸到新鮮空氣一樣,只要放開心去感受那份天然的甜,你自然能理解茶。」輕啜口茶,林憲能滿足地望向窗外,兒時在田邊放牛的景象,還歷歷在目。他感嘆69歲的自己年紀確實是大了,卻也格外珍惜還能擁有這方天地。「人都會老去,很多事當你追求到極致時,你就會發現它們其實都是非常純粹的。就像採茶、做茶,都需要耐心,和修行一樣,面對茶葉時,你很多雜念會消失。」年輕時埋首研究家具,自學成為設計師;20多歲時,成了頂級家具代理商;40多歲時,他盤點收藏,種下蓋間藝文空間的夢;60歲,轉身返回山林,投入茶的世界,直至今日,林憲能將積累的一切融冶於一爐。看似順遂,卻是他始終不放棄才有的成果。「我們都會有想法,那你不停地往前追尋,哪怕這個是夢,它也即將成爲過去,如果不去把它實現,它就真的變成了過去。」伴著茶煙,帶點哲思的呢喃,其實濃縮了他對人生的體悟:年輕時有成就一番事業的夢想、晚年則希望能為喜愛的一切活著。不空想,總是全然投身其中,讓當下成為真實。「前後象」為林憲能的生命劃出一道分界,卻也將他珍愛的一切,收攏並圓滿。本版與聯合報「優人物」合作 前一篇文章 心保和尚證盟三皈五戒 200人成佛子 下一篇文章 微創心臟瓣膜手術 邱冠明讓世界看見台灣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2香港佛光道場 供僧道糧回向十方2025.09.1503綠色跑者 減碳跑步吃蔬食2025.09.1404【草木堪為友】可可樹 神賜食物化為巧克力2025.09.1405佛光山叢林學院畢典 薪火傳燈 2025.09.1306【植日光年】沙漠奇花 龍舌蘭 2025.09.1407【白色墨水】晨光花語2025.09.1408開挖土機遊大陸 填坑修路做好事2025.09.1309水豚卡比胖拉 萌翻台南2025.09.1310【詩】山水的盛宴2025.09.16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看前輩搶救生命 魏國珍走向外科之路肺癌權威陳晉興 每年執刀1400台林彥雄行醫花蓮 從小鎮醫師到院長蔡景耀醫病醫心 助病人重見光明心放寬常感恩 隨遇而安珍惜當下自在人生下半場 秦漢享受一個人 作者其他文章廣播人馬世芳 行走的音樂字典解構自然語言 李霽為空間種植美感操盤五月天演唱會周佑洋屢創奇蹟揉合草根與精緻 鄒駿昇畫上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