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流浪百年 圓明園石柱終於回家 |2023.10.14 語音朗讀 40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10月13日,「圓明園石柱回歸展暨2023北京公眾考古季」開幕式在北京圓明園博物館舉行。圖/新華社 【本報綜合報導】繼馬首銅像後,又有一批重要文物將回歸原屬地圓明園,13日「圓明園石柱回歸展暨2023北京公眾考古季」開幕式活動上,中國大陸國家文物局正式將西洋樓石柱交給圓明園管理處收藏,這批文物也是首次在眾人前亮相,並將長期展出。據報導,7根石柱回歸過程中,是經過各方密切合作,歷經10年促成,石柱均為漢白玉材質,通高約80至92公分,立面有雕花造型,品相較好,推測均來自西洋樓遺址區。這些石柱正面紋飾以西式番花、貝殼紋等西洋雕花為主,側面花瓶內花束則以有吉祥寓意的牡丹、玉蘭、荷花、菊花等中國傳統花卉為主。圭角卷雲紋、開窗的海棠線雕刻方式等亦與中國古建望柱、欄板相同,體現中西合璧的文化內涵。7根石柱均為漢白玉材質,通高約80至92公分,立面有雕花造型,品相較好,推測均來自西洋樓遺址區。圖/新華社央視報導,回歸的7件石柱原為圓明園西洋樓的建築構件,在1860年圓明園遭英法聯軍劫掠後流失海外,被當時在中國定居的挪威人蒙特購得,後為挪威卑爾根科德博物館及西挪威藝術博物館收藏。據稱,該組文物原存放的挪威科德博物館,舊藏中還有大批民國時期文物。13日「圓明園石柱回歸展暨2023北京公眾考古季」開幕式,這批文物首次在眾人前亮相,並將長期展出。圖/中新社報導指出,經鑑定,專家一致認為7件文物的質地、紋飾均可與現存圓明園西洋樓遺存的文物對照,該組文物保存較完整,略有風化痕跡,據工藝、紋飾和材質情況,可定為真品。大陸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表示,7根圓明園石柱回歸原屬地是中國流失海外中國文物追索返還工作的最新成果和又一重要進展,也是政府、高校、社會力量,通力合作、久久為功,助力流失海外中國文物回家的最新案例。13日「圓明園石柱回歸展暨2023北京公眾考古季」開幕式,這批文物首次在眾人前亮相,並將長期展出。圖/新華社 前一篇文章 日本過勞死白皮書 逾4成上班族睡不到6小時 下一篇文章 中日進行海洋事務磋商 北京不滿核處理水排放 熱門新聞 01渥太華佛光山 授海狸童軍領巾2025.11.1702警告日本 陸黃海軍演、籲暫勿遊日 2025.11.1603【閃文集】貓咪成長的魅力2025.11.1804【詩】遊園地.競馬場2025.11.1705墨西哥熱氣球節 高空爭豔2025.11.1606【快樂塗鴉簿】熱鬧的內灣小鎮2025.11.1707克林姆富家女肖像畫 估值46億元2025.11.1708AMR機器人 是什麼?2025.11.1709芬普尼毒蛋 又爆4萬顆流入市面2025.11.1610落葉刺繡 巴西百鳥寫真集2025.11.1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巴西COP30展館 驚傳失火美施壓 料烏27日前簽停戰協議孟加拉5.7淺層地震 至少6死百傷印尼火山噴發 撤離逾900人戰地無童年沙國王儲訪白宮 允投資美31兆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