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心房關閉器(右)腰部直徑小於零點三公分,傳統型腰部較粗,各有妙用。洪敬浤攝
【本報台中訊】一名四歲多的男童,因感冒到診所就醫發現心臟雜音,進一步到台中榮總檢查,發現左、右心房中膈有十多個破洞,無法以傳統的關閉器治療,兒童醫學部主任傅雲慶透過心導管手術為男童裝置新型關閉器,第二天就可下床出院,男童若未治療,成年後可能出現心律不整或心臟疾病。
傅雲慶說,男童從小容易感冒,偶有胸部悶痛的情形,四月底因心雜音轉診至台中榮總兒童心臟科門診,心臟超音波初步檢查發現男童患有先天性心房中隔缺損。五月九日醫院再為男童施予心導管檢查,發現其破洞多達十多個,最大的破洞有零點八公分,其餘零點二或零點三公分不等。
且男童肺血流量為正常人的一點九倍,顯示負擔過大,正常人只要超過一點五倍就會有危險,如果破洞不加以處理,二十歲以後容易發生心律不整或心臟疾病。他表示,正常情形左右兩心房中間有一膈膜分開,若此膈膜有破洞即是心房中膈缺損,約占所有出生嬰兒的千分之一左右。
他指出,傳統的心房關閉器(安普拉茲心房中膈關閉器)是由鎳鈦合金的記憶金屬線編織而成,具有左傘、右傘及粗大的腰部等三部分,其關閉的原理是利用腰部撐住破洞,輔以左右傘將破洞夾住,此種關閉器只適合於單一個破洞,但無法同時治療多個破洞。
最近研發出新型的心房關閉器,傅雲慶說,特點是腰身極細但左右傘大,利用腰身穿過其中一個破洞後,張開大傘即可將鄰近所有的洞一網打盡,使得這種罕見的病人也可免受開刀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