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蟲世界 繽紛奇妙 文/朱莉雅 |2023.10.01 語音朗讀 236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123RF圖/123RF圖/123RF圖/123RF圖/123RF圖/123RF圖/123RF圖/123RF圖/123RF圖/123RF圖/123RF圖/123RF圖/123RF圖/123RF圖/123RF圖/123RF圖/123RF圖/123RF圖/123RF 文/朱莉雅瓢蟲是非常美麗的昆蟲,可惜在全球都市化趨勢下,人們愈來愈不容易看到牠的身影……事實上,瓢蟲的生命相當脆弱,大多數瓢蟲壽命不足1年,只有少數可以活上3年,所以當偶遇瓢蟲時,請多保護牠們,因為牠們正在生態系統的平衡中,擔任關鍵角色喔……許多人兒時常見花草間,飛舞著身姿輕盈的瓢蟲,如今卻愈來愈不容易看見瓢蟲。即便是滿眼綠意的歐盟各國,因為有3/4的人居住在都市,一般人並不容易看見瓢蟲飛舞的身影。瓢蟲為鞘翅目、瓢蟲科眾多甲蟲的通稱,歐美通稱其為Ladybug,直譯是「淑女蟲」,但其實Lady在天主教信仰中,還暗指聖母瑪利亞。再者,瓢蟲也不是蟲,而是有甲殼的昆蟲。幸福降臨的好運之吻西方人深信:「如果有一隻瓢蟲落在身上,就是上天給的好運之吻。」 而生態保護者則認為,如果莊園裡有瓢蟲,牠們一定會幫助人們保持植物的活力和健康。事實上,由於棲息地的喪失和氣候變化,瓢蟲正面臨滅絕的威脅。瓢蟲的身體通常呈半球形。充滿甲殼素的甲殼,除了為這些動物提供充滿活力和色彩的美感外,還容納了膜質的翅膀,儘管翅膀很發達,但相當薄和輕,能夠每秒至少揮動85次。瓢蟲有很多別稱,包括胖小、紅娘、花大姐、天道蟲、金龜、金龜子(但金龜子實際上是指另一種甲蟲),甚至因為某些品種,其自衛時的分泌物帶有臭味,而俗稱為臭龜子(此為混稱,金龜子其實不是瓢蟲科昆蟲)。七彩斑斕且顏色紛呈瓢蟲的「代表作」就是紅色圓背上帶有黑斑點的造型,歐美甚至認為「7星瓢蟲」是最經典的瓢蟲。但其實瓢蟲體色鮮豔、體型袖珍,其圓圓突起的背甲上,除了紅色,還可以呈現其他顏色,如綠色、黃色、橙色、藍色、棕褐色、灰色、粉紅色等豔麗色彩,甚至是黑色(一般是幼蟲期瓢蟲的保護色)。體型大小則從0.8公分至1公分不等。很少有人知道,瓢蟲的甲殼之所以極盡能力展現醒目的顏色,實際上是一種防禦策略,因為大多數捕食者,會本能地將其顏色與有毒或味道不好的動物聯想在一起。假死噴臭液招術頗多然而,這並不是瓢蟲的唯一自衛策略,牠們還能夠通過兩腿之間的關節,排泄出其臭難聞的液體,防禦自身安全,此外當瓢蟲腹背受敵時,還能將自己僵定在同一位置「裝死」欺敵。全球瓢蟲種類超過5000種,光是北美洲就至少有450種,台灣也有220種以上。再者,瓢蟲背上的圖案,不一定都是紅底色上7個黑圓點(兩邊各排3圓點、中間一個圓點),台灣的素食瓢蟲中就有二十八星瓢蟲、十二星瓢蟲;肉食瓢蟲包括:六條瓢蟲、八條瓢蟲、龜紋瓢蟲、錨紋瓢蟲、波紋瓢蟲、四星瓢蟲、十三星瓢蟲、小黑瓢蟲、五星小黃瓢蟲……生物防治天生好幫手顏色特徵各不相同的瓢蟲,不僅外型美麗,也是農田是否受到汙染的指標之一,同時是生物防治上很重要的好幫手,不少農業種植就是通過牠控制其他昆蟲的數量,也因此在生態系統的平衡中,瓢蟲發揮了極重要的作用。原因是,肉食性瓢蟲有很大一部分,會選擇蚜蟲作為食物。蚜蟲以植物汁液為食,還是傳播病毒的媒介,往往對許多農作物造成巨大損害,有瓢蟲幫農夫清除病蟲害,農民就不必使用殺蟲劑,因此如何保護蚜蟲天敵(瓢蟲)實為有機農友們最重要的使命。另外,瓢蟲也愛以果蠅、蛤蚧、蟎蟲和其他無脊椎動物為食,而這些昆蟲,幾乎都是不受農夫喜歡的害蟲。據統計,瓢蟲一年大約吃掉5000多隻蟲子,在害蟲防治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瓢蟲怕冷 降溫就僵硬 瓢蟲是很怕冷的昆蟲,一旦天冷,牠的活動力就會驟降,甚至完全停止活動。曾有學生以七星瓢蟲及二十八星瓢蟲進行實測,發現當環境溫度在27℃時,瓢蟲都很活躍;一旦溫度降到20℃~22℃時,瓢蟲的爬動開始變慢;當溫度從18℃降到12℃時,瓢蟲就會停止爬動;11℃時活動力幾乎喪失;當溫度降到6℃~8℃時,瓢蟲的腳完全龜縮起來;再降至4℃時,瓢蟲完全不動。相反的,如果從4℃加熱到13℃~17℃時,瓢蟲又開始恢復活動;但要上升到20℃~21℃時,瓢蟲才會拖著腳開始爬動;26℃~28℃時會活躍的到處爬動。所以時序一旦進入冬天,天氣變冷就可能看不到瓢蟲,這一方面是因為瓢蟲的壽命大多不滿一年,就算能活3、4年,此時牠們也都躲在樹洞中冬眠。此外,也有一些瓢蟲會進入一些人的家中「尋求庇護」,畢竟瓢蟲喜歡在乾燥、溫暖的環境度冬。吃錯蚜蟲會中毒而亡台灣瓢蟲一般喜歡接近、停留的植物,包含馬利筋、竹子、紅蓼、桑樹等,因為這些植物可分別吸引夾竹桃蚜、竹葉扁蚜、胡蓼釘毛蚜和桑木蝨來吸食植物的汁液,會誘引2至8種瓢蟲前來捕食棲息,因此農夫通常會在農田附近種上幾株這類植物。不同種類的瓢蟲,有其特定喜愛的蚜蟲,舉例而言,馬利筋上的夾竹桃蚜蟲,最能吸引六條瓢蟲棲息,每隻六條瓢蟲一天最多可以吃掉將近200隻蚜蟲;但如果是其他種類的瓢蟲吃了夾竹桃蚜蟲,輕則中毒後僵上一段時間,嚴重時也可能中毒而亡。除此之外,由於瓢蟲也會取食花粉、樹葉和花蜜,甚至是真菌,所以一些容易開花的植物,也能吸引瓢蟲來棲息。甚至龍葵及番茄也能吸引一些素食的瓢蟲棲息。 瓢蟲的危機時刻 瓢蟲是卵生動物,由雌瓢蟲產卵後孵化出幼瓢蟲。每次產卵時,會產下150至200枚卵,而且會選擇充滿蚜蟲的樹木、枯木或樹縫中,讓幼瓢蟲一出生就有獵物作為食物。孵化期很短,大約為1周或1~5天。有趣的是。瓢蟲幼蟲的身體特徵與瓢蟲成蟲非常不同。幼蟲沒有半球形的身體,而是細長的身體,牠們也有很深的顏色和一些棘刺。大約成長7到10天,幼蟲就能在樹幹的表面或葉子上化蛹,約12天,就能以成蟲形式出現。不過剛化蛹的瓢蟲,外骨骼非常柔軟,因此很脆弱,往往在前幾分鐘內保持不動,直到這個外骨骼變硬,牠能夠飛起來之前,是其一生中最充滿危機的時刻。 前一篇文章 新生小貓毛色螢光綠嚇壞飼主 獸醫:天生的 下一篇文章 【特搜啟示】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4【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5退休之後2025.05.0106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7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8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9比利時癌友 挑戰騎三輪車到上海2025.04.2910【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鏡頭下的生態交通噪音 使黃鶯變成憤怒鳥樽海鞘 海中小果凍 暖化新救星 作者其他文章裸海蝶 天使外形 魔鬼食性河狸看不下去!免費為捷克蓋好一座水壩黑猩猩 會一呼百應上廁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