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監測全流域河川水質 結合太陽能自給自足供電 |2023.09.30 語音朗讀 29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基隆河成美長壽橋固定式水質自動測站設置現狀。圖/台北市環保局提供 【本報台北訊】台北市環保局表示,已完成建構北市全流域河川水質即時監測網,設備結合太陽能及儲能裝置,用電自給自足,能全天候運轉不斷電,即時掌握水質變化。環保局今(30)日以新聞稿指出,為打造北市優質親水環境,已建構完成北市全流域河川水質即時監測網,主要河川本流共設5處固定式水質測站,支流則搭配移動式水質感測器。環保局說明,河川水質受河水流量、天候狀況、流入汙染物量等呈現動態變化,部分水質指標一天內的變化相當大。環保局在2017年底於基隆河成美長壽橋、承德橋設置2處固定式河川水質自動監測站;2020年7月、11月分別於淡水河本流台北橋、新店溪中正橋救難碼頭,以及2022年7月景美溪北新橋下,再增設3處固定式測站,共計有5處固定式水質監測站。新店溪中正橋下游救難碼頭固定式水質自動測站設置現狀。圖/台北市環保局提供環保局指出,其他支流因流量不穩定、水深較淺,輔以能機動調整點位的移動式水質感測器來監測水質,藉此建構全流域河川水質即時監測網及淡水河系水質預警機制。環保局表示,5處固定式河川水質自動監測站與移動式水質感測器,都設置以太陽能發電及儲能設備做為測站電力來源。環保局估算,以24小時固定測站裝設太陽能板發電為例,每日約可產生420瓦(0.42度)電力,每年5處測站太陽能約可產生766.5度電力。若以1度市電排碳約0.5公斤來換算,等同每年減碳383公斤,供給測站後多出的電力可存於儲能設備,以備日照不足時使用。景美溪北新橋固定式水質自動測站設置現狀。圖/台北市環保局提供 前一篇文章 入秋風電發威 整體風力發電、離岸風電雙創新高 下一篇文章 RSV疫苗仍待引進 醫提3餵奶保命步驟 熱門新聞 01【樹博士系列】土壤的祕密XV 水稻田減排新觀念IV 土地的溫柔革命 雲林大埤寫益生菌奇蹟2025.11.0902【寬鼎畫語】 看不見的真相2025.11.1003悅讀華嚴經 成為幸福安樂地球人2025.11.0904【森活日誌】意外的香遇2025.11.0905【視覺DJ 】給自己按個讚2025.11.0906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②】禪門的管理法⑧2025.11.0907【朗朗晴空】能替別人著想不會小2025.11.0908阿里山林鐵森里號 躍登國際2025.11.0909發現DNA雙螺旋結構 諾貝爾生醫獎得主 華生97歲辭世2025.11.0910佛光山書蔬展開幕 聚焦天天行三好2025.11.0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射箭亞錦賽 戴宇軒、李彩綺混雙摘金馬太鞍溪溢流 國軍、機具助清淤司馬庫斯美景 觀光署肯定遊茂林 賞紫斑蝶捷運三鶯線 串連文創生活圈迎銅鑼杭菊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