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檢報告推估慢性病風險 3步驟自我檢測 |2023.09.28 語音朗讀 86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民眾可運用成人預防保健、勞工健檢、老人健檢等多元管道,進行健康檢查,提醒報告出現紅字異常時,應盡速回診追蹤與治療。圖/中央社 【本報台北訊】台灣每22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多數人對定期健檢紅字卻一知半解。國健署推出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只要備好健檢報告、進入網頁及輸入數據,就能預測10年內慢性病發生風險。依據衛生福利部2022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共計2.3萬人死於心臟疾病,位居第2名。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長吳昭軍今(28)日在記者會表示,民眾可運用成人預防保健、勞工健檢、老人健檢等多元管道,進行健康檢查,提醒報告出現紅字異常時,應盡速回診追蹤與治療。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長吳昭軍表示,當健康檢查報告出現紅字異常時,應盡速回診追蹤與治療。圖/資料照片國健署對民眾進行簡易隨機街訪,調查民眾面對健檢紅字,是否會積極處理,調查發現,雖部分人願意回診,但更多人是即使不知道紅字意義,也沒有進一步動力了解。國健署慢性疾病防治組科長鍾遠芳指出,台灣民眾自知三高異常比率偏低,不到7成自知有高血壓,高血脂自知率僅23.2%。鍾遠芳提醒,身體活動不足及不健康飲食等風險,導致許多人健檢紅字滿滿,包含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及肥胖,不加以控制恐惡化。根據國健署2018年運用台灣地區三高追蹤資料,探討三高相關疾病歷程及主要死因評估,代謝症候群有三高異常者,平均約4年就會罹患心血管疾病。國健署去年開始推動就醫民眾運用「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輔助民眾了解健檢紅字風險,鍾遠芳表示,35至70歲民眾只需備妥健檢報告、進入網頁、輸入健檢數據,就能預測未來10年發生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腦中風、心血管不良事件等風險。馬偕紀念醫院總院副院長葉宏一提醒,心血管疾病屬於急性發作慢性病,台灣急性處理成績在國際名列前茅,但出院後的照護卻不如日本與南韓,心血管疾病慢性照護不只有藥物治療,健康行為改善也不可忽視。葉宏一表示,心血管疾病發病前10年早已醞釀,和不良習慣有關,呼籲民眾掌握「護心八事」,包括均衡飲食、規律運動、積極戒菸、充足睡眠、保持體重、控制膽固醇、血糖及血壓。近年研究證實睡眠對護心的重要性,睡眠時間建議8至9小時即可。馬偕紀念醫院總院副院長葉宏一呼籲,掌握「護心八事」,包括均衡飲食、規律運動、積極戒菸、充足睡眠、保持體重、控制膽固醇、血糖及血壓。圖/freepik 前一篇文章 外籍客桃機體驗中秋文化 免稅店員工扮嫦娥講解 下一篇文章 行政院通過護理人力政策整備 拚2030年補5.5萬缺額 熱門新聞 01台中新社花海 重現經典卡通2025.11.0602WTA、ATP年終賽 獎金創新高2025.11.0703大崗山淨山健走行三好 佛光人守護山林2025.11.0504法水寺送給天國的信 700天燈傳達想念祝福2025.11.0505佛光山中區三皈五戒 佛子安頓身心2025.11.0506【快樂塗鴉簿】夢境旅遊2025.11.0507星雲大師全集【傳記】百年佛緣─生活篇 我的衣食住行 5 - 32025.11.0508【古堡麗影】倫敦塔:英國千年歷史活教材2025.11.0509山本由伸 拚美職首座賽揚獎2025.11.0510古老金幣2025.11.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芬普尼蛋場 食藥署:逐批查驗玉山觀高山屋 下月起收費巨型蔬果牆 行銷中台灣鳳凰撲台 今明北東雨量恐紫爆 西拉雅部落學校 傳承文化佛光山書蔬展開幕 聚焦天天行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