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基隆訊】去年以來,基隆發生多起戶外滅火器自爆案件,地方憂成為不定時炸彈,基隆市政府喊停,決定明年起,分三年逐年全面回收八千支放在戶外的碳粉滅火器,不管逾期與否,戶外空間不再新放,改加強推廣住警器。不過外界也有不同看法,基隆市議員宋瑋莉主張,應全面汰舊換新,由專人管理,不該「因噎廢食」。
滅火器爆炸時有所聞,二○一八年一月北市一家咖哩店發生火災,隔壁商家老闆從路旁拿滅火器滅火,不料忽然爆炸,噴飛的鋼瓶底座砸斷他肋骨;北市消防局發現,滅火器已出廠三十八年,因底部嚴重鏽蝕爆裂。嘉義沿海環境鹽分高,東石鄉一家麵店也曾發生滅火器炸膛噴飛。嘉義縣消防局長蔡建安說,滅火器購買單位多,大多不是消防局補助設置,管理確實是難題。
嘉義縣一名資深消防員說,營業場所設置的滅火器,要定期檢測性能,放住家或騎樓的滅火器多為私人購買,沒有強制檢驗,曾看過三十年無人聞問的滅火器,有如不定時炸彈相當危險。
滅火器放在戶外,經年累月淋雨,導致鋼瓶鏽蝕無法承受內部高壓氣體,滅火器應放室內,若不得已放戶外,應加上保護套,並定期檢查。滅火器雖無使用期限,但常見的乾粉滅火器,依消防署訂定的檢修基準,每三年應實施性能檢查。
新北市民政局表示,依「新北市各區里鄰滅火器設置及管理建議事項」補助各里鄰設置滅火器,優先設於建築物外出入口的屋簷下陰暗處,避免風吹雨淋,各里辦公處也會定期檢視外觀並更換藥劑,至今未發生自爆。
基隆市消防局統計,四年來因住警器發出警報聲,幫助民眾及時逃生脫困案有六十件,約占所有案件一成,成為保命利器,消防局認為效益優於在戶外放置放滅火器,目前基隆住警器安裝率已達百分之九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