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在1999年首度發現近地小行星貝努(Bennu),追蹤近25年,最新報告指出,可能會慢慢飄到地球軌道,在2182年9月撞上地球,機率為1/2700,相當於0.037%。
科學家們目前正試圖改變貝努的路徑,NASA探測器「歐塞瑞斯號」(OSIRIS-REx)的科學團隊表示,貝努每6年就會經過地球1次,曾在1999年、2005年與2011年與地球有過親密接觸。
2020年10月,歐塞瑞斯號曾短暫觸碰貝努表面,採集樣本後再遠離,歐塞瑞斯號在太空收集到的第一個小行星樣本,於今年9月17日送回地球,降落在美國猶他州。這是NASA第一個這類任務。
天體物理學家奧魯塞伊(Hakeem Oluyesi)表示,這將改變人們對太陽系起源的認知,「儘管希望不大,這是純粹、未受汙染的物質,科學家也期盼能找到生物分子,或甚至是生命前驅分子。」據自然科學網站「IFLScience」表示,若貝努撞擊地球,將釋出1200百萬噸的能量,為大多數人造核武能量的2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