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傑出精英 表彰卓越風範--潘思亮 擦亮中國味品牌

陶蘭 |2006.02.05
1773觀看次
字級

生日:一九六五年
學歷:哥倫比亞大學企業管理碩士
柏克萊大學經濟學士
經歷:波士頓第一銀行財務管理
晶華國際酒店集團總裁
嗜好:跑步
星座:摩羯座
血型:O型

永遠是一身畢挺西服,台北晶華酒店董事長潘思亮操著可親的中西交錯的國語和大家談經營、道美食,行家及玩家風采閃閃的直逼眼前而來。

如果有人問道,台灣最會「變」的飯店是那一家?台北晶華酒店絕對當仁不讓。「改變本身並不特別,重要的是,在沒有國際連鎖飯店集團的支援下,改變能不能成功?這才是我兢兢業業的地方。」

中山北路綠蔭遮天的公園旁,晶華巧妙又耀眼的放進了Fashion(時尚)、Passion (熱情)到Compassion(同情)的氛圍。「台北晶華不只是一個飯店,而是一個可以傳遞流行及品味的多功能平台,最終目的,是希望所有來台北晶華的人,都可以享受並了解全世界最流行的潮流。」他說:「廣義的時尚,是一種進步社會的生活態度,不只是流行、也不該給人距離感,它應該是文化傳播、引領創新概念的一個途徑,晶華最新落成的時尚廣場也不應該只是演繹流行資訊的地方,它是時尚藝文界與市民親近的一個空間。」
從閱讀找靈感

潘思亮喜歡新事物,腦袋中總是有許多新奇想法,也因此嬴得「亞洲傑出精英,表彰卓越風範」的榮譽。有一次,他在報上看到晶源科技新推出透明螢幕,可藉由投影機直接將影像投射至螢幕上,立即在腦中湧現許多設計概念,並在第一時間就打電話到報社尋問那家公司電話。第二天晶源科技的工程師就帶著產品,到潘思亮的辦公室示範。

融合了西方文化和中國儒家思想,讓潘思亮很不一樣。在國外長大、接受教育,但沈穩的他,卻很喜歡閱讀中國的古書,如易經等,學習前人的智慧。平時他的休閒除了跑步就是看書,中英文都看,不論商業經營、流行時尚或四書五經,他照單全收。

「閱讀可以了解外界的潮流,也可以找出許多新靈感。」喜歡歷史故事的他,還特別在大班樓層中,規劃了一間解說「大班」由來和故事的陳列室,讓房客了解以前商行老闆們經營事業的辛勞。

「回顧過去,無論是在日據或是美軍時代、中山北路都是台北市經濟和文化的發源地,這兒有著充滿歷史故事的建築和懷舊的景象;在台北市其他商圈蓬勃發展的這當兒,中山北路站在重新定位的轉捩點上,也應該有所改變。如同美國紐約第五大道、法國巴黎香榭大道、義大利米蘭時尚大街。」

從小就有一個對錢敏銳度極高的「金頭腦」,二十歲的他在美國柏克萊取得經濟學士,廿二歲就拿到哥倫比亞大學MBA,在美商第一波士頓投資銀行工作,隨後因哥哥潘思源赴大陸創業,晶華酒店前董事長陳由豪即邀潘思亮回國接手晶華酒店。
帶領觀光業向前衝

晶華與潘家的緣分,開始在民國六十二年。早年以拆船業起家的父親潘孝銳,與曾任美國海軍總司令與財政部長的Mr.Anderson是好朋友。Anderson退休後,想在台北經營觀光飯店,邀請潘孝銳加入,並由他負責相關投資事宜。歷經許多波折,直到民國七十三年,潘孝銳才和東帝士陳由豪聯手興建,由李祖原籌畫設計,室內設計由香港的Chhada Siembieda and Associates負責。

潘思亮由大哥手上接下大位時,只有二十七歲,雖擁有MBA學位,在美國接受十多年教育,對台灣市場並不了解。新手上路,所幸有貴人相助,透過和陳由豪共事,老前輩的經驗讓他獲益良多,兩人前後大約共事九年的時間。民國八十六年底,晶華再下一成,和上海銀行合作,一起經營花蓮天祥晶華酒店。

一直到現在,潘思亮還十分佩服陳由豪,肯定他在財務上的精打細算,建立了良好的飯店經營機制。接棒後,他靠著金融企管的專業知識繳出漂亮的成績單,一路帶領台北晶華酒店向前衝,晶華股價也一路從二十多元,突破到五十元大關,成為觀光類股股王。不只股價傲人,獲利能力也令人驚奇,兩年前就配發二點七七元的現金股利,不但領先同儕,也超越了許多電子類股,打破外界對觀光產業,投資期長、獲利不易的保守觀念。

「將心比心,只要是客戶的需求,就要立即快速反應,再配合有效的成本管控,自然就能成功。」飯店改裝工程進行的同時,潘思亮也開始對外開拓新戰場,在信義計畫區拿下「扮桌會」和「哇沙比」兩個新據點,將餐飲版圖向外延伸,在日本也買下一棟商務公寓。

另一個驚人大手筆是,一年後將在國立故宮博物院經營故「晶華故宮」,故宮博物院是世界文明的重要遺產,潘思亮一直強調「現代中國風」,這個新構想正是台北晶華傳達理念最好的舞台。「投資經過審慎評估,是有前膽性的。隨著大環境的改變,兩岸人民的互動日益頻繁,特別是商務旅遊市場,將會日益擴大。」他已做好充份準備。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