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藍碳35萬噸 紅樹林幫大忙 |2023.09.13 語音朗讀 73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新豐紅樹林生態保護區。圖/資料照片紅樹林復育溼地公園。圖/取自大鵬灣官網網紋招潮蟹。圖/取自大鵬灣官網 【本報台北訊】台灣周圍海水,蘊藏許多豐富資源,其中「藍碳」將是台灣對抗全球暖化、達成「2050淨零碳排」最重要的利器。據中興大學教授林幸助團隊研究,台灣現有海洋碳匯(藍碳)約35萬噸,而方法學最快今年底前就會送環境部審查;以紅樹林為例,減碳效果是同面積森林(綠碳)的2.5倍。為達2050淨零目標,國發會提出12項關鍵戰略,其中包含「自然碳匯關鍵戰略行動計畫」,除了現在的森林碳匯(綠碳)須加強,另外會發展土壤碳匯(黃碳)科研技術,並建立海洋碳匯(藍碳)量測方法與本土係數。碳匯方法學 最快今年底審查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終身特聘教授林幸助表示,海洋碳匯生態系一般指紅樹林、海草床及潮汐鹽沼等沿海植被生態系統,且藍碳生態系比起陸域森林(綠碳)生態系具有更高碳匯能力。目前台灣森林碳匯的方法學為農業部(前農委會)所訂定的「造林與植林碳匯專案活動」,其中估算造林1公頃面積,1年可減碳約10公噸。林幸助表示,目前團隊已完成紅樹林碳匯的方法學,而海草床碳匯預估9月底完成;他估算,相同條件下,紅樹林的減碳量是綠碳2.5倍,海草及鹽沼則是1.5倍;最快今年底前送環境部審查。他強調,藍碳的優勢在於穩定性,一般森林須面對的風險如森林大火,發生後就喪失了原有固碳能力,但紅樹林、海草等並沒有這樣的問題,且台灣是海島地型,紅樹林也是適合保護沿海生態的重要植物。據團隊估算,台灣現在擁有的藍碳約35萬公噸,若從現在加速發展,2030年有望達到70萬公噸。他以紅樹林為例,紅樹林成林的時間約5年,現在開始規畫、2025開始種植,仍有機會達成目標。首座國際紅樹林中心 深圳成立除了台灣重視藍碳,旨在攜手各國共同保護溼地的《溼地公約》(拉姆薩公約)常委會,日前批准締約方中國大陸的提案,正式在深圳成立全球首個「國際紅樹林中心」。深圳市政府在今年度工作報告中提到,要建設國際紅樹林中心、紅樹林溼地博物館,目標營造及修復的紅樹林面積超過51公頃,並確保全市溼地保護率達50%。大陸國家林草局指出,國際紅樹林中心成立後,深圳將加強溼地保護的法規體系、工程規畫、調查監測、國際合作等,同時結合國土空間布局,創建國際溼地城市。此外,印尼是世界上紅樹林面積最大的國家,占世界紅樹林總面積逾20%,但近幾年面積快速縮減,其中2016年更損失70萬公頃,因此當地開始提倡生態旅遊,例如:觀光紅樹林生態美景,並讓遊客種下幼苗復育生態。【小百科】藍碳碳匯(carbon sink)是儲存二氧化碳的天然或人工「倉庫」,天然倉庫有:森林、海洋、土壤;其中,最厲害的是海洋,碳以各種形式儲藏在海洋生態系中,例如:大型鯨魚、溼地、藻類、深海底泥等,稱為藍碳(Blue Carbon),也就是海洋碳匯,又以紅樹林、海草及鹽沼的儲碳量最龐大,且時間可長達數百、數千年。 前一篇文章 美越關係躍進 達成晶片、 AI 投資協議 下一篇文章 3族群申請外籍看護 可望免巴氏量表 熱門新聞 01奉行四給 劉宗澤獲昆大傑出校友獎2025.10.3002人間佛教聯合總會赴梵蒂岡 參與宗教對話宣言60周年慶2025.10.3003桃園花彩節 周末大溪登場2025.10.3004【寶島踏查】新竹湖口老街天主堂2025.10.3005【人間有愛 】提早十分鐘2025.10.3006輝達總部選址確定 落腳北士科T17、T182025.10.3007扮熊人偶太可愛 防熊宣導片失焦2025.10.2908終結350年傳統 英刑事庭律師免戴假髮2025.10.2909搭滑板從22樓躍下 時速飆破百公里2025.10.2910燕子口堰塞湖消失 台8線開放通行 2025.10.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世界大賽道奇2連霸 21世紀首見習李會加強中韓戰略溝通 促北韓重返對話APEC慶州宣言 聚焦AI、人口挑戰習近平見高市早苗 籲日恪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輝達攜南韓 打造主權 AI 基建習川會沒談台灣 美降關稅、陸暫停稀土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