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籤詩文化巡迴講座」以解籤員、文史工作者及對籤詩文化有興趣的民眾為對象,並以台南各廟宇為基地來進行講座。圖/台南市府
【記者羅智華台南報導】籤詩是自古以來民間信仰的文化一環,許多信眾會到宮廟裡抽籤請示神明、為人生問題解惑。為讓大眾認識歷史悠久的籤詩文化,華文籤詩學苑與台南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鹿耳門聖母廟、開台天后宮等宮廟,宣布將於本周六起舉辦「籤詩文化巡迴講座」,讓民眾有機會重新認識籤詩文化。
「籤詩文化巡迴講座」以解籤員、文史工作者及對籤詩文化有興趣的民眾為對象,並以台南各廟宇為基地來進行講座,除述說籤詩由來與歷史內涵,也將呈現台灣籤詩文物風采,盼藉此從台南出發走出一條籤詩新絲路。
籤詩學苑副苑長兼執行長王國良表示,台灣數千間寺院、宮廟,絕大部份都備有「籤詩」供信眾擲筊、抽籤支,取詩文、解困惑,然而有專人解籤的宮廟大約只佔一二成,一般人很難由詩句本身來明白神明給予的「建議」。因此,一紙籤詩,到底會將抽籤者帶往何處,對廟方的解籤人員而言,其實是需智慧的考驗。尤其解籤人員的短缺與斷層,更急需人才培養與專業傳承。籤詩文化巡迴講座,推出相關課程,希望讓參與者對目前各宮廟所使用代表性籤詩更加熟悉,順利完成籤詩解說工作。
巡迴講座課程免費,學員全程參與講座者,將獲頒發研習證書。第一場為保生大帝籤專題班,活動日期自9月16日至9月17日,地點於大觀音亭.興濟宮(台南市北區成功路86號)。另三場場次時間、課程內容及報名方式,可洽各區公所及泰安旌忠文教公益基金會等網站點閱下載招生簡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