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領域式微院士出手搶救 教育部推培育計畫引發興趣

 |2023.08.30
950觀看次
字級
學界擔憂高中生重理工、輕人文的現象會越來越嚴重,教育部長潘文忠今(30日)表示,會透過多元選修等方式增加高中生接觸人文、社會領域機會。圖/中央社

【本報台北訊】近年來大學資通訊科系外加名額愈來愈多,但人文社會學科則逐年減招、整併,人才培育恐失衡。教育部長潘文忠今(30日)表示,國發會評估產業整體發展,統整未來人才產業需求,提供大學參考並規畫;教育部同時也推動「人文與社會科學基礎人才培育計畫」,盼引發學生對人社領域的興趣。

考分會統計,近年外語群等人文社會相關學群缺額率居高不下,成為大學討論來年招生名額時首先減招的目標;然而受國家政策影響,資通訊相關科系名額則不停外加、愈招愈多。

教育部今天舉行部務會報,教育部長潘文忠會前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國發會評估國家產業整體發展,統整未來產業人力需求,由教育部提供各大學參考,了解未來校系規畫。國內也有確實也有重點產業,而面臨國際競爭還是要有人才支撐基礎,教育部適時和大學研處,考量高教人才養成。

人文學科近年面對招生困境,中研院士朱敬一和王汎森規畫本學期,重新啟動高中「人社導論和經典閱讀」課程,預計邀請考試院長黃榮村等人進入高中講授「經典重新來敲門」課程,盼喚醒高中生對人文社會領域的興趣。

潘文忠也說,新課綱社會科設有探究與實作、專題研究等課程,讓學生也有機會接觸人文社會領域。但產業也會影響學生選擇,教育部已規畫

111年至113年推動「人文與社會科學基礎人才培育計畫」,邀請中研院院士舉辦「人社導論和經典閱讀」課程,已有18個高中的人社班、語文資優班的學生參加,希望透過計畫,提升更多高中生對人文社會領域有興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