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界擔憂高中生重理工、輕人文的現象會越來越嚴重,教育部長潘文忠今(30日)表示,會透過多元選修等方式增加高中生接觸人文、社會領域機會。圖/中央社
【本報台北訊】近年來大學資通訊科系外加名額愈來愈多,但人文社會學科則逐年減招、整併,人才培育恐失衡。教育部長潘文忠今(30日)表示,國發會評估產業整體發展,統整未來人才產業需求,提供大學參考並規畫;教育部同時也推動「人文與社會科學基礎人才培育計畫」,盼引發學生對人社領域的興趣。
考分會統計,近年外語群等人文社會相關學群缺額率居高不下,成為大學討論來年招生名額時首先減招的目標;然而受國家政策影響,資通訊相關科系名額則不停外加、愈招愈多。
教育部今天舉行部務會報,教育部長潘文忠會前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國發會評估國家產業整體發展,統整未來產業人力需求,由教育部提供各大學參考,了解未來校系規畫。國內也有確實也有重點產業,而面臨國際競爭還是要有人才支撐基礎,教育部適時和大學研處,考量高教人才養成。
人文學科近年面對招生困境,中研院士朱敬一和王汎森規畫本學期,重新啟動高中「人社導論和經典閱讀」課程,預計邀請考試院長黃榮村等人進入高中講授「經典重新來敲門」課程,盼喚醒高中生對人文社會領域的興趣。
潘文忠也說,新課綱社會科設有探究與實作、專題研究等課程,讓學生也有機會接觸人文社會領域。但產業也會影響學生選擇,教育部已規畫
111年至113年推動「人文與社會科學基礎人才培育計畫」,邀請中研院院士舉辦「人社導論和經典閱讀」課程,已有18個高中的人社班、語文資優班的學生參加,希望透過計畫,提升更多高中生對人文社會領域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