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威夷野火 恐釀「氣候仕紳化」危機

林奕榮 |2023.08.29
1161觀看次
字級
毀滅性的野火不僅傷害茂宜島民眾當前生活,還可能衍生仕紳化危機。圖/美聯社

【記者林奕榮綜合外電報導】2023年8月上旬,夏威夷茂宜島(Maui)遭野火侵襲;這場毀滅性的災難過後,美國政府和各界已全力投入救援並展開災後的重建作業;美聯社報導,一些專家警告,當地居民可能面臨「氣候仕紳化」(climate gentrification)危機。

仕紳化也被稱為中產階層化,意指富裕居民和企業湧入,改變社區原有面貌的社會現象;一些貧窮社區原本由收入較低的族群聚集,但隨著逐步重建以及投資者進入,當地的地價、租金不斷上揚,生活環境改善,吸引收入更優渥的中產階級遷入;原本居住在此區的居民,被迫遷往較偏遠,環境更差的地區 。由氣候變遷引致的仕紳化,就被稱為「氣候仕紳化」。

氣候變遷帶來的極端氣候,致使野火肆虐茂宜島,讓這個觀光勝地淪為煉獄;茂宜島是夏威夷第二大島,島嶼西部的拉海納鎮(Lahaina Town)是當地人口最多的城鎮,但沿海地區幾乎全毀,全鎮至少逾100人罹難死亡、1000人失蹤、1萬多人無家可歸。

野火讓茂宜島的住宅、古蹟付之一炬。圖/美聯社

專家指出,極端天氣事件不能完全歸咎於氣候變遷,但在全球暖化的影響下,風暴、火災和洪水的破壞力愈來愈強大,夏威夷則已成為美國風險最高的州之一。此外,夏威夷還面臨地震、海嘯和火山等風險。

在救援及重建工作展開之際,專家正密切關注「氣候仕紳化」危機。生活支出及房價持續上漲,已讓當地居民面臨住房危機,許多夏威夷當地民眾以及在當地生活數十年的家庭,無力承擔愈來愈高的住房費用;專家擔心,野火過後,夏威夷可能出現「氣候仕紳化」現象,只有中產階層才足以支應當地的生活成本。

野火過後重建的住宅或飯店價格高昂,可能只有中產階層才足以支應。圖/美聯社

初步統計顯示,拉海納鎮逾3000座建築物因火災、煙霧受損;風險評估公司Karen Clark & Company估計,野火相關的保險理賠金額多達32億美元;儘管保險業者有能力支應這些費用,但隨著極端氣候加劇,保險業者未來很可能大幅調升保費,甚至超出民眾的負擔能力。

美國野火重建及防範組織After the Fire USA執行長湯普森(Jennifer Gray Thompson)表示,茂宜島的土地價值極高,歷經野火重創後,一些投機者很可能利用這個機會大發災難財。

為了避免有心人士趁機炒作當地房市,夏威夷州州長葛林(Josh Green)表示,該州的總檢察長將起草一項提案,暫時中止出售拉海納鎮受損房產,以保護當地的土地不會在重建過程被投機客「趁虛而入」。葛林表示,將全力支持這項提案,但他坦言,一些民眾很可能無力承擔重建的龐大費用,被迫出售土地。

災後重建的龐大費用,可能超出茂宜島原有居民的負擔能力。圖/美聯社

夏威夷大學經濟研究組織(University of Hawaii Economic Research Organization)助理教授汀達爾(Justin Tyndall)表示,夏威夷已成為美國租屋或購屋成本最高的州,且漲勢驚人,茂宜島單戶住宅的價格已突破100 萬美元,公寓也逼近90萬美元,「夏威夷州已沒有便宜的房子」,也已導致原住民社區人口大量外流。

杜蘭大學(Tulane)建築學院的永續房地產及都會規劃副教授基南(Jesse Keenan)表示,發生野火後,未受波及的地區會更受青睞,生活成本也隨之改變;例如2018年加州天堂市的野火過後,民眾競相遷往發生野火風險較低的中央谷地(Central Valley)奇科市(Chico),導致當地生活成本暴增,生活形態也出現重大改變,包括學區、交通系統,更導致許多無力承擔生活成本者流離失所。

南加大(USC)公共政策學院助理教授康特拉斯(Santina Contreras)表示,從茂宜島的自然美景、開發史、龐大旅遊需求以及新建飯店的機會來看,當地確實可能出現「氣候仕紳化」問題。

邁阿密大學(University of Miami)的羅森斯蒂爾海洋、大氣和地球科學學院教授馬赫(Katharine Mach)則表示,茂宜島的仕紳化危機,未必僅是氣候變遷所致,過去數十年來的歧視、種族主義和土地利用變化,都可能加劇災後重建的不平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