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焦慮 紓壓產品相關行業正夯 |2023.08.22 語音朗讀 58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焦慮症狀普遍,造就減壓球等紓壓產品相關行業欣欣向榮,老牌公司和新創事業都想投資賺一筆。圖/unsplash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華爾街日報報導,上網找「緩解焦慮」的辦法,可以得到一堆連結,從藥丸、軟糖、貼片、口腔噴霧,到壓力球、肩頸振動器、加重絨毛玩偶等等各式各樣的紓壓產品,社群網站還會跳出線上談話療程的廣告。焦慮在現代社會是一塊很大的市場,老牌公司和新創事業或想投機賺一筆的人紛紛投入。美國的國家衛生統計中心調查顯示,27%受訪者聲稱自己有焦慮症狀,遠高於2019年時的8%。另根據醫療保健公司Truveta的數據,疫情爆發以來的三年裡,美國每100位進入醫療機構的患者,就有近三人被診斷為焦慮症,比率比癌症和糖尿病高。由於合格治療師供不應求,還有些人付不起專業治療費用,致使包括保健品、減壓用品和心理健康教練在內相關行業欣欣向榮。圖/unsplash42歲女子Jessica Terry原本就有焦慮症,疫情期間情況更糟。透過保險公司,她有一段期間可以線上免費看心理醫生,但當就診要收費了,她說自己負擔不起,除服用小劑量抗憂鬱藥物Lexapron外,也嘗試其他方法,像是聽應用程式Headspace提供的海洋故事幫助深呼吸和入睡,這款app每年收費70美元,有時也使用9美元一片的薰香貼片或紓壓熱敷片。正式療法有其侷限性。對於處理情緒困擾的認知行為治療,完成一個療程的患者僅半數認為顯有助益。服用抗憂鬱藥物的患者有40%說收效甚微,有些人還因為副作用,必須停藥。不少人另尋膳食補充品或其他方法。圖/unsplash研究表明,安慰劑效應可能是治療能收效的原因,也就是接受治療的人必須先相信療法有效,才會覺得症狀改善。所以,就算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證明有效,一堆聲稱能緩解焦慮的保健品銷量激增,有網紅推薦的話,賣得更好。一瓶焦慮用藥或軟糖可賣20到50美元;會振動減壓的可穿戴裝置可能要價325美元;加重的填充玩具25美元、連帽衫160美元、睡衣100美元。根據研究業者NIQ,古老的草藥南非醉茄(Ashwagandha)過去一年的盒裝銷量,較截至2019年中的同時期增加了四倍。 前一篇文章 經營近10年 知名時事評論網站「鳴人堂」熄燈 下一篇文章 中正大學團隊運用AI當幫手 水質監控更即時便利 熱門新聞 01渥太華佛光山 授海狸童軍領巾2025.11.1702【詩】遊園地.競馬場2025.11.1703落葉刺繡 巴西百鳥寫真集2025.11.1704警告日本 陸黃海軍演、籲暫勿遊日 2025.11.1605【經典新話】歸亞蕾 超越世代傳奇影后2025.11.1506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②】禪門的管理法⑨2025.11.1507【海闊天空】濟州島旅記 解鎖美景美食2025.11.1508【營養專欄】掌握五原則 輕鬆控糖2025.11.1509川普第2任期 首軍售台102億2025.11.1510【生活蔬食】勾勾銀耳心恬漾2025.11.1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光電板泡水4個月 嘉縣府促業者清除竹崎牛稠溪改善排水 通過極端氣候考驗芬普尼毒蛋 另有1萬顆流入新北仙草嘉年華 浪漫粉紫花海台63線綠帶 獲國際景觀獎八里芒花添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