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悠久的桃園景福宮,日前舉辦「喜迎十六歲、歡喜轉大人」成年禮活動,有三百多名學子參與祈福,除以鑽轎腳方式來象徵未來將承擔更多責任外,也向父母感謝養育之情。圖/桃園市府提供
【記者羅智華桃園報導】歷史悠久的桃園景福宮,日前舉辦「喜迎十六歲、歡喜轉大人」成年禮活動,有三百多名學子參與隆重的祈福儀式,除以鑽轎腳方式來象徵未來將承擔更多責任外,也向父母感謝養育之情,場面溫馨感人。
景福宮主任委員簡征潭表示,景福宮舉行成年禮活動今年已邁入第三年,希望藉由依循古禮來讓美好傳統可以發揚光大。
他談到,「做十六歲」成年禮源於早期台灣各地多有「做契子」的傳統,父母會到廟宇代子女許願,祈求七娘媽、註生娘娘或大廟主神,保佑孩子平安健康成長,並以古錢或銀牌,以紅絨線串成絭,戴在孩子頸上保平安、順利,等到子女成長至十六歲時,就在七夕當天,前往廟裡還願「脫絭」,並舉行做十六歲的成年禮儀式,讓他們了解成年所代表的意義與責任。
出席成年禮活動的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表示,「做十六歲」具有文化、宗教、社會等多重意義,青少年透過參加這項儀式,除感謝七娘媽與臨水夫人等眾神保佑之外,也蘊含美好的祝福意涵。